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海尔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人曾问张瑞敏:海尔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张瑞敏坚定地说:第一,海尔确立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第二,海尔根据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与时俱进地去创造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瑞敏陷痛     
2005年1月29日,经过3年多时间迂回曲折的运作,海尔集团利用海尔中建终于在海外成功借壳上市。目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海尔集团在海外上市,不仅可以借此推动业务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将海尔中建作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融资平台。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可以借此改善海尔内部错综复杂、含混不清的产权关系。但令人吃惊的是,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并没有进入海尔中建管理层。张瑞敏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痛?一时间疑团泛起,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人物张瑞敏再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捷 《中国品牌》2014,(11):37-39
张瑞敏表示,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65岁的海尔集团灵魂人物张瑞敏再度发声,是他对互联网的再思考。 最近,他在海尔的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思维是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一旦均衡静止就只能等死。他的结论是,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在海尔这样一个全球知名中国企业中,杨绵绵一直隐藏在张瑞敏的身后.几乎不让人察觉到她的存在。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1年来,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企业,在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中,作为海尔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杨绵绵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张兵武 《广告大观》2006,(6S):58-59
2005年,郎成平批判部分国企改制的不良行为引发舆论热潮。面对郎成平放出的木马病毒,海尔处之泰然,科龙却仓促点击。网络化社会,任何不利于企业的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品牌危机。张瑞敏和海尔能将其像蛛丝抹去,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却会让其变为一条缚住自己的绳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往往有"各领风骚三五年"之说,但海尔1999年营业收入达到268亿元,15年年均增长81.6%,长盛不衰。走近张瑞敏,倾听他那不凡的心路历程,感受他那不凡的真知灼见。你会很自然地理解张瑞敏自信中饱含的睿智,领悟海尔人艰辛中充满的自豪。张瑞敏和海尔的故事是一本吸引人研读的书、其内容一页比一页精彩,一章比一章引人入胜,而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书中更精彩的章节仍在续写……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思考。前不久,笔者与张瑞敏进行了一次有关名牌意识的交谈。他对品牌建设既通俗又深刻的看法,使我们对“海尔”为什么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上期《商界名家》以封面文章《张瑞敏隐痛》对张氏这一类创业国企领袖的“现实问题”有所反映。应读者们的强烈要求,本期《商界名家》邀请到了海尔的二号人物杨绵绵,谈谈她对张瑞敏的看法,想必有助于我们对我们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先生有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毛明江 《中国品牌》2014,(10):48-51
上一个里程碑与下一个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计数的困难与距离。张瑞敏和海尔,依然在路上张瑞敏反复论证,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必将迎来一次颠覆性革命。这次革命是用任何传统商业思维都无法理解和诠释的,海尔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随时代而动,重新梳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尔在美国     
在一次非正式的聚会中,几个企业的老总谈论着谁是中国最成功企业家,最后,大家一致公认是海尔的张瑞敏。这个结论也许会遭到其他一些公司老总的异议:海尔能做的,我们不也做到了吗?但是,只要看一看海尔在美国的拓展历程,你就会深刻体会到,海尔作为进军国外市场的旗舰企业的高超市场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