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它是战略、是方法、是新突破、是高科技.它要求知识密集、技术集群、系统耦合、文化衔接、利益驱动.它的标志是延伸产业链条,促成良注循环.它是非传统的、大集约的、精细型的、循环式的.它为西部沙地、草场、林区资源的转换增值和产业联动开辟了新路,为"恢复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的"三生统一"找到了结合部,为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进而打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新型涉农后续产业找到了增长点.如果说,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荒漠化防治是难点,那么,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科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忽视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一特点在西部地区尤其显著。由于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互相适应的关系,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如果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势必影响甚至破坏有关民族的正常生产方式和生活习  相似文献   

3.
西部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的教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即"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这两次西部开发是以地区均衡发展或国防需要为宗旨,以政府投资为主,重型工业项目多数在内陆地区布点,或沿海工业向内地转移为基本方式进行的。从开发目的看,建国初期,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使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一五"时期工业建设重点转向内地。"三线"建设时期,为了国防安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是指社会商业活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共同创造、发展和保存下来的群体文化,它渗透在商品流通的各个过程、各种商品、各行各业里,它包括商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等,商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把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融合于商业经济中,使民族文化和商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推动商业进步和繁荣市场的文化力量;它通过对各种商业活动的多方面分析,开创商业经营、商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因此它拓宽了商品使用价格的内涵,不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生存环境,弘扬着民族文化,传播着文明信息,为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十年前职业教育面临发展的困境人力资源较为紧缺。据统计,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92人,相当于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西部"孔雀"东南飞,大学生、科技人才纷纷南下,西部经济建设人才更加短缺。农民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据资料统计,西部地区1999年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成人为  相似文献   

6.
刘荣 《发展》2003,(4):67-67
文化生态是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制度措施等文化因素和文化资源的总和。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组合,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因此,文化生态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建设文化生态能促进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西部开发的根本点就是治理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只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西部 ,一个特指由于交通和文化等诸多因素而造成的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的代名词 ,目前在中国已成为众人所瞩目的焦点。开发西部标志着国家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力争使西部逐渐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 ,以促进全国经济长足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生活质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使得我们不但要意识到开发西部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综合了方方面面努力的艰苦工作过程 ,而且要清醒地认识到 :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地区性落差 ,在全球有其普遍性 ,许多目前已属经济发达的国家 ,有解决此方面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8.
<正>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1991年开始,西部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多数农户过上较宽裕的生活,初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数年前,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号角声中,央视西部频道应运而生,为西部大开发鸣锣开"道"鼓与呼。然而,正当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时,央视西部频道却偃旗息鼓了,这未免让人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10.
各界视点     
西部经济发展应优化产业丁越兰 陕西师大政经学院 西部地区三大产业之间以及工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并且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仓储业,以及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数量少、质量低,直接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以陕西为例,现有从业人员的58.8%仍集中于第一产业中,远超过第二和第三产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产业化极低,工业至今仍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具有“趋重”与“超轻”的倾向(所谓趋重趋轻是指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以轻工、纺织、食品业为主,在资源开采…  相似文献   

11.
<正> 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五省区少数民族毗邻协作区,经过七个月的蕴酿、协商,于1987年4月18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协调组织,为促进我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毗邻区域的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搞好物资与精神文明建设,创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恰逢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国家层面对西部投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央已出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意见》,正密集部署新一轮大开发。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现状、问题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现状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解放前,经济凋敝,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多生、多死、低增长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族地区人口再生产迅速实现了向多生、少死、高增长型的剧烈变化。到1978年,民族地区人口增长到1.32亿,比1952年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聚集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如何将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认真研究"低碳"建设指导思想与实施方案,探索西部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力求构建和谐的"低碳西部"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9年,建国59年,改革开放30年,西部大开发9年,论干支则为戊子,属鼠。在将来的史书上,对今年的撰述一定与"平平淡淡"这样的字眼无关。雪灾、地震、奥运会、金融危机……表面上看这些事件极悲极喜,实质上除了天灾外都是之前"被铲平的世界"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在及将来掀起世界发展新波澜的缘起。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来说,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杂志创刊于1992年,秉持主流价值,决策参谋,发展西部,影响中国的办刊宗旨。聚焦经济热点,促进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动态,关注西部区域;传达经济信息,引领消费品牌;彰显文化价值,表达人文情怀;具有强烈鲜明浓郁的地域韵味和创新精神。是中国西部第一家综合性双效期刊。2010年9月起《中国西部》全新改版,并从2010年11月全新推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以时政、财经、旅游为主的综合性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杂志创刊于1992年,秉持主流价值,决策参谋,发展西部,影响中国的办刊宗旨。聚焦经济热点,促进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动态,关注西部区域;传达经济信息,引领消费品牌;彰显文化价值,表达人文情怀;具有强烈鲜明浓郁的地域韵味和创新精神。是中国西部第一家综合性双效期刊。2010年9月起《中国西部》全新改版,并从2010年11月全新推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以时政、财经、旅游为主的综合性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的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五周年系列回顾活动暨中国·新西部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五年来,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00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等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专家学者向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著名药理学家赵东科教授荣获"中国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如果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东西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具体表现在:增长速度上的差距,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东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程度低,农村经济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整合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逐年增长,2000年达到395亿美元.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边贸易仍持续增长,全年贸易额达418.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中国出口185.71亿美元,进口232.3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若按进出口总额排序,东盟有4个国家排名在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6.42%上升至2001年6.91%;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7.37%上升至2001年的9.5%,由此显示双方的贸易关系日趋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