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对外政策上却不断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从美国的世界政治理念,多边主义的机能不良,多边主义制度的变迁对现行世界秩序中的多边主义、单边主义进行分析,认为尽管现在世界上单边主义大量存在,但多边主义依然是世界秩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关系领域陆续出现了多边主义、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着这些相关名词,然而对于它们的确切概念却莫衷一是。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作为世界上超级强国的美国,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单边世界的追求。但是,随着硬权力维度的限缩、软权力资源地位的提升,美国的外交政策逐渐由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靠拢。而美国改变的不是战略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方式。美国将继续在全球传播美式民主自由,维护其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导致新地区主义兴起。新地区主义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板块性等基本特征。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可以为南亚地区整合提供动力。作为一种多边主义形式,新地区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地区范畴内从相互依存与国家合作到一体化、认同与社会聚合的相互作用进程。通过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进行互信建设,南亚地区可以实现合作安全。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文章认为,合作安全是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主义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地区主义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选择,身处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当前东亚地区主义主要特征是经济地区主义,在此基础上阐明东亚的地区主义进程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东亚地区主义进程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因素,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中国在应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可以致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互利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同经济主体的正当权利,也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内在动力。然而,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又以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条件,这正是互利主义对人的自利倾向的严格限制。互利主义所包含的价值取向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原则和道德原则,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
备受关注的里约+20峰会在一片责备和赞扬声中,已经落下了帷幕。从6月13日大会前期开始的预热阶段至22日的峰会闭幕,官方的会议日程共计10天。根据大会官网统计,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