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法视角下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明 《特区经济》2005,(6):282-284
在党的政策统领下,中国国企改革法制建设经历风风雨雨至今已二十余载。与之相对应,政府与国企关系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体现在历次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上。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摸索阶段,在此期间政府改革国有企业主要是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健全企业经营责任制进行的。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时期,企业改革的重心开始从放权让利逐步向两权分离发展。这一时期的政府立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邓小平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核心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外资论”、“杠杆论”、“法制论”等,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关系,是中国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一)“核心论”“核心论”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明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提出的重要金融思想。在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根据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针对当时人们在经济和金融改革关系上形而上学的认…  相似文献   

3.
重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使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从90年代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重新构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体制转轨路径转变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平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发生了从剧烈到平稳的转变.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体制转轨路径从增量到存量、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当前中国仍存在经济剧烈波动的可能,其根源在于关键领域改革的滞后.政府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影响经济稳定的制度隐患.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旧貌变新颜,跨入了一个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新阶段。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政治改革关键在于党自身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的紧迫性,想来已成各界共识。试想,当年邓小平不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原则,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僵化教条,哪里会有80年代初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所以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含有政治与观念变革的深刻的先导与带动性,这也说明那些以为中国可以在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的情况下靠经济改革"单兵突进"的侥幸之想,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改革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并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年代。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上不仅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现在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的目标模式下,我国的公有制改革是否也应当确立新的目标模式、这一新的目标模式应当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将受到较大冲击。面对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形势.安徽乡村经济如何应对、如何发展,特别是如何使安徽乡村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要立足于安徽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发展乡村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首先在安徽展开。究其原因,还在于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当我们后来在责怪、叹息小岗村、凤阳县乃至整个安徽省在全国农村经济体制第二步改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循序渐进地摸索着经济发展之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7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曲折而漫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演变到今天,社会体制改革已经上升为深化我国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角度,社会体制改革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配合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社会体制;二是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寻找新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战,其成败足以左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其意义足以影响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究竟如何突破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旧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近几年来,经济理论界和特区企业体制改革试点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自80年代起,为了打破“大锅饭”旧体制,提出“放权让利”,实行以经济责任承包制为特点的改革;但是,承包者的短期行为,成了企业体制改革一个重要障碍,这是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了克服企业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以及为了开辟集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2.
童大林同志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事业最早的理论探索者之一。他长期在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这是有其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政治眼光的。他的总的思想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提出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而政治体制应顺应这一要求主动进行改革。如果不从经济领域分析政治体制改革便无法把握中国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克服传统体制弊端,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初期,围绕着“双包制”展开了激烈交锋。本文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从政策层面,探讨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农民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 30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并由此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6.
焦敬超 《科学决策》2021,(7):149-150
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从乡村到城镇,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江沿河地区到中部沿江沿河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中国改革的进程在有序推进且势不可挡.其中,经济领域的改革,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管理科学、产权明确且清晰、权责分明且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运用,国内外市场相互衔接的开放性市场体系的建立与持续运作,使我国成功地走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封闭、半封闭的经济体系转变为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也使得我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经济领域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源泉、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换言之,在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层面发展的多个关键节点上,国家都坚持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着重点、关键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纵向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多次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性.例如,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新的态势、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新的方向、新的举措展开了系统性的解读,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活力与生机展开了讨论.再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在于针对重点领域实施改革.由此可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增加经济发展效率、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应展宇 《世界经济》2008,31(2):40-54
本文从比较金融视角着眼,对持续近30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以俄罗斯、波兰、捷克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式比较研究。本文发现,鉴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路径及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与其他转型国家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转轨国家中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存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模式"的形成与演进不仅与改革进程中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中国总体经济改革推进模式(或者说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支撑性战略定位)的巨大影响。因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模式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其对于其他转轨经济体的优越性或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王菁  姚军 《改革与战略》2013,29(1):25-28
外贸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及利益分配等内在的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制度变迁经历了一条从管制到放松管制、从集权到分权、从计划到市场的创新之路.文章对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以及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不断博弈推动着中国外贸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企业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且在十多年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从这些改革措施的进程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