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政方针已定,如何贯彻落实是国民最为关心的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马山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马山县现有工业企业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这些企业主要产品有水泥、机制糖、小钢磨、硅锰合金、酒精等。2006年以来,马山县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攀升。2006年,马山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4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5.60亿元,同比增长2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15%。从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增幅较大,排位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6.
7.
“十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73.5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75%,增长22.7%。 相似文献
8.
几年灾后重建,在灾区工业脊梁重塑的过程中,一个个产业转型升级园区,一个个产业合作园区在灾区工业版图上奋力崛起。援建者与灾区人民一起,胼手胝足,一砖一瓦重整破碎的河山,一锄一犁再造美好的家园。在重建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谋求振兴,在18个对口援建省市和我省的共同努力下,灾区工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一条"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经济发展与人文宜居和谐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10.
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内蒙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完善思路,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十五”的中国经济可谓大局已定。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十五”经济、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中国工业经济,细数我们的得与失?又怎样展望“十一五”,特别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经济发展?纵观中国这几年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热门话题,宏观调控是政策导向的主线,煤电油运、土地和金融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5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任务十分迫切,关键是怎么发展.我们通过分析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和把握工业经济的走势和运行态势,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保持内蒙古工业经济有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3.
14.
一、“十五”时期三峡库区工业经济发展
自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库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随着三峡库区移民投入高峰期已过,投资规模日趋下降,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库区经济产业支撑不足;部分移民缺乏生产技能,就业困难,人民生活仍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很繁重。 相似文献
15.
16.
水泥工业是甘肃省的传统产业之一.多年来为全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五"期间,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优化.但与全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形势相比,甘肃省水泥工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水平偏低,跟不上全国的发展节奏,新建与淘汰落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使甘肃省的水泥工业在"十一五"期间能够更好地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提高整体水平,通过对"十五"期间全国、周边及全省的水泥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大力发展工业,提升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广西几届领导奋斗不懈的目标。广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实现“四个广西”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工业兴桂”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建设富裕广西的主要支撑点。“加快经济发展是建设富裕广西的物质条件,而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经济加快发展的最有力支撑”。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工业兴桂”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尤其是2003年自治区提出“三点一面”工业布局发展战略以后.桂林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不但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实现了质的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03—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年平均增加100亿元,2005年达507.2亿元(见图1)。“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幅始终保持领先GDP的高位运行增长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6%,增速快于CDP'2.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5年同比增幅达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幅达25.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3%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3.5%,增加了7.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32.9:30.9:36.2调整为2005年的24.3:39.3:36.4,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年均10.2的幅度屡创新高,2005年达146.81,较“九五”期末提高51.2(见图2)。与“九五”期末比,“十五”期末规模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4%,提高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4%,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5年实现利润12.8亿元,增加了2.6倍,资金周转2.0次,提高了0.9次,劳动生产率7.67万元/人,提高了1.2倍;规模企业由2002年的448户扩大到2005年的590户,3年增加了100多户。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14亿元,同比增长26.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7.52亿元(按与经济普查衔接的方法测算,下同),逼近100亿元,较“九五”时期末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导作用明显,县域工业呈快速增长之势,非公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改革与引资嫁接结合成效显著,产品创新成绩突出,工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大同市城镇集体工业系统结合城镇集体经济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一个主题,抓住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两个重点,扎实推进机制、管理和技术三项创新,致力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职工生活水平”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