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的保险业蔡志刚,梁衡义一、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及现状与西方国家相比,香港保险业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仅有150多年。1841年英资仁经洋行率先在香港设立机构,经营航运、贸易和代理保险业务。此后,英资怡和、太平、太古和旗昌等洋行相继在港开业,并代理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2.
香港金融地位会被新加坡取代吗?郭鸿徽自今年3月,英资怡和控股公司宣布年底将从香港移师新加坡挂牌后,怡和其他子公司──牛奶国际、置地及文华东方也跟随母公司的决定,明年会在新加坡挂牌。这决定结束了本港老牌英资洋行在香港上市地位。虽然,这并不代表怡和系不再...  相似文献   

3.
战后,香港华商势力迅速崛起,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并向英商长期垄断香港经济的地位发起挑战。期间,数家英资大型老牌公司,包括青洲英坭、和记黄埔、九龙仓、香港电灯,以及会德丰先后被华资财团一一收购、吞并,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英资大行四折其二。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旗下两大股肱九仓被虢夺,置地被围捕,仅余作风保守、稳健的太古尚能幸免。英资财团不可战胜的神话随风而逝,其在香港经济中长期形成的垄断地位亦因此而动摇。自此,香港经济进入一个新纪元,华商势力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开始,香港金融业迅速崛起,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鉴于此,港府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强化政府金融机构。金融界许多人士认为,从这种发展趋势看,香港将出现一个中央银行或类似的货币管理机构,从而使香港金融体系更为现代化、规范化。 一 从汇丰银行到外汇基金 长期以来,香港的中央银行职能分别由不同的公、私金融机构或部门承担。九十年代之前,英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下简称汇丰)的作用特别突出,扮演了准中央银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中资企业已达1600多家,总投资累计逾200亿美元;中国资本在香港已超过美、日等国际资本,成为仅次于英资的第二大外来资本。有人士预期,随着部分英资财团地位趋降,中资企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其原因有三。一是香港进入后过渡期后,部分英资财团加紧部署集团国际化策略,包括迁册、撤销第一上市地位、加强海外投资等,同时“中国因素”对港经济影响力日益增长,为中资发展提  相似文献   

6.
"汇丰"两字的由来自从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后,就组织了"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总行设在香港皇后大道1号,在香港注册,向上海发展。最初有德、美、法等国参加,后来即为英国独占的金融机构,英商旗昌、怡和、太古、沙逊等洋行,都是董事。当时华人习惯上称它为"汇丰"银行。1881年,清朝出使欧洲的大臣曾纪泽,为该行印制的钞票题辞,其中就有"汇丰"两字,从此清朝上下,都以"汇丰"呼之。直到1886年,该行将华文名称正式定为"汇丰银行"。  相似文献   

7.
第二天,1980年6月23日,凡持有九龙仓股票的人纷纷抛售,不到两个小时,包玉刚付出21亿现金购足了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从而持有九龙仓公司40%的股份,达到了绝对控股的目标。更使怡和洋行哭笑不得的是置地公司竟「见利忘义」为了赚取7亿余元的利益,将持有的90多万股拱手送给包玉刚,不惜断送九龙仓公司。华资英资财团首次大决斗,以包玉刚的胜利而告终,事后,人们评论纷纷。九龙仓股份收购战被认为是一次一锤定音速战速决的收购战。它规模巨大,动用现金21亿港元,涉及世界船王与英资大洋行,而前后仅经4天,真是空前甚至绝后的记录。在这场收购战中,充分反映了包玉刚行事果断的作风,而怡和洋行则显得处处被动,于对手实力估计不足,麻痹大意。  相似文献   

8.
冯邦彦著《香港英资财团》一书,1996年7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系大32开本,共506页,约35万字,内容除《前言》外,共分7章,另附“香港英资财团大事记”及珍贵插图120幅,是一本资料翔实、结构严谨、文字流畅、论点持平、可读性很强的专著。 众所周知,在香港经济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香港逐渐成为多国多方资本汇聚之地,英资独大的状况为多元资本结构所取代。出现了英资主导、华资壮大、外资进入、中资崛起的格局。大资本与中小资本并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世界船王包玉刚收购怡和洋行的九龙仓公司可曾在香港股市上掀起大浪,轰动了全世界。包玉刚先生从一艘旧货船起家,经过20年的潜心经营与发展,在1975年已掌握了总值愈10亿美元吨位愈千万吨的一支庞大船队,被誉为杰出的船运家。怡和洋是与香港英资四大洋行之首,具有雄厚的实力并在香港具有稳固的基础。九龙仓公司是其控制的几家大公司之一。1978年9月,包玉刚以每股36港元购下李嘉成的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怡和洋行不知其中原因,只认为包氏想做一笔多头生意罢了。包氏握有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后,继续悄悄购进,致使股价持续上涨,每股超过50元,到1979年他已持有30%的的九龙仓股份,而怡和洋是此时仅持20%的股份。1980年4月,包氏将所持九龙仓股票按每股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以英资银行、中资银行(以中银集团为主体)和侨资银行组成的香港金融体系为基础开展国际化经营,以吸引外国银行广泛参与境内外金融活动的。近些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一系列挑战:金融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香港爆发了一场轰动港九、震惊英伦的九龙仓收购大战,在这场空前激烈的商战中,华商和英资各施奇招,大显身手。最后,华商凭借实力和智谋战胜英资,船王包玉刚抢滩登陆入主九龙仓。九龙仓,一块地产商垂诞三尺的肥肉说起九龙仓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19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两个英国商人遮打和晓士在香港湾仔一带建立了码头及货仓,这是香港第一座对外承揽海运业务的公共码头和货仓。随着香港海运业的发展,码头和货仓的业务  相似文献   

12.
唐俊 《沪港经济》2004,(11):44-46
25年前(1979年)的9日25日,李嘉诚以6.93亿港元的代价,从汇丰银行手中接过了英资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黄埔。今天,和黄的总市值已逾2,600亿港元,占据香港股市总市值的6.5%左右;公司净资产累积到2,475亿港元。2000年更荣膺"全球千家盈利最高公司"名单榜首,风头一度盖过通用电气。上世纪整个九十年代中,和黄曾在连续十年间,平均每年为股东带来27.3%的可观回报。  相似文献   

13.
港澳瞭望     
短讯六则香港流动电话市场转向台湾由于香港的流动电话市场已逐渐饱和,各流动电话经营商纷纷进军即将开放的台湾市场。目前有4家香港流动电话商竟投台湾的流动电话牌照,包括香港电讯、第一太平旗下的 Asia Link、和记电讯及数码通。台湾当局拟发出2个覆盖全台湾的个人通讯服务(PCS)牌照及6个分区牌照。香港汇丰银行提供人民币兑换香港汇丰银行由1996年9月  相似文献   

14.
论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100多年金融制度的变革中,汇丰银行在客观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成立和发展壮大突破了原有金融体制的约束,成为近代中国多元化金融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洋行、钱庄和买办等中介组织和个人,建立了中外贸易间接融资体制;积极介入权益角逐,垄断近代中国的内外债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的变革体现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汇丰银行唯利是图的本性,也要具体分析其在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变革中的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香港有三大资本集团,即英资、华资与中资,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性质,地位与作用也各具特点。香港自从1840年被英国占领之后,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基本上只是转口港。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的银行危机中,最大的事件是汇丰收购恒生。恒生虽然易帜英资,由于汇丰善意收购,仍保留恒生经营自主权。恒生有最大的英资财团为靠山,地位坚如磐石,业务长足发展。 在80年代前,有10多间本地银行被外资银行收购或参股,“因祸得福”的较少。如邱德根的远东银行,因发生危机,不得不把过半股权售给万国宝通银行,双方关系没维持多久便恶化,最后还闹到法庭上去。  相似文献   

17.
刘武 《中国报道》2008,(5):70-71
一个贪玩、马虎的香港少年,曾经只把当打字员、司机作为梦想的青年,后来居然纵横商场三十余年,在香港两家大英资机构中当上高层管理者,更被当时的港督卫奕信委任为中央政策组成员,成为香港人非常熟悉的“打工皇帝”。他就是现任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董事会主席张永霖先生。据悉,张永霖的“打工秘籍”近期将在内地推出,这又引起了业界许多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的成熟以及客户对于服务预期的不断提高,客户服务在公司经营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首先需要保证一个通畅的服务渠道。这些服务渠道应该互相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合作,构成完整互动的客户服务提供网络。汇丰银行作为香港最大的银行和发钞银行,仅在香港一地就拥有460万的客户群体。那么,汇丰银行的客户服务主体与服务渠道是怎徉的呢?笔者在此对汇丰银行的服务主题与服务渠道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香港简讯     
中资企业总资产超过13000亿港元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协调管理部主任石纪杨表示,香港中资企业现有总资产超过13000亿港元,在香港外来资本中,仅次于英资居第2位。股市方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28家企业和香港具中资背景的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也超过5127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3%以上。他表示,目前中资企业正致力谋求多元化经营。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上市中资公司,基本上是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会员公司。  相似文献   

20.
香港银行看好加拿大业务前景三家以香港作为主要业务基地的银行集团近期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在加拿大的业务,不仅是基于祖国大陆、香港与加拿大的经贸联系日益频密,而且还与加拿大的华裔对银行服务需求殷切有夫。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以香港为主要业务基地的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