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平 《中国商办工业》2009,(16):111-112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重要地位是写作的出发点。比较优势理论从李嘉图(1817)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发展到赫克歇尔(1919)和俄林(1933)的要素禀赋是比较优势学说。针对HO理论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此为主线,介绍众多学者对要素禀赋学说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霍建国 《国际贸易》2003,(10):14-16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世界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的产品。因此根据传统理论,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很大,两者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应该占据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 而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制成品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  相似文献   

4.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合理的科学内核。但李嘉图只考虑了劳动和平率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百奥林则只考虑了要素价格(要素禀赋状况)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上,比较优势的产生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与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别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全比较优势”这一概念,试图进上步完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5.
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应由竞争优势代替比较优势;而且一些学者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理论是动态的;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的四面”其实只有两面:一是要素禀赋结构,二是由市场配置资源,而这两面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国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相似文献   

7.
关霜  宋广娜 《中国市场》2009,(48):58-60
本文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结合中日两国2008年和2009年双边贸易数据及各自历年的资本劳动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日两国的贸易较好地吻合了比较优势原理和要素禀赋理论,中国的优势产品与日本的优势产品互不相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分析(一)理论表述的比较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定理)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向新古典和现代理论发展的标志。其定理表述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充裕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充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是H-O定理的推论,与H-O定理的内涵是一样的。定理表述为: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  相似文献   

9.
许继琴 《财贸经济》2005,(11):99-101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含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可归纳为3个方面: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用新古典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动态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发展要符合要素禀赋结构,这样的产业才是有比较优势的。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从产业发展角度,在甘肃提高对外可开放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1.
陈鲁  王春芳 《消费导刊》2013,(2):106-106,108
要素禀赋理论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中,生产要素按比例配置条件下,稀缺要素所占比例小,但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却起着重要作用,稀缺要素在量上的供给是一个国家发挥比较优势的内在需求,而稀缺要素的国际移动时满足稀缺要素供给的内在需求。因此,生产要素国际移动是一个国家保持比较优势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豪 《现代商业》2014,(4):80-81
比较利益理论经历了从比较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动态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不断拓展演变,是经济体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在不违背本国的比较优势情况下,即资源禀赋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发展经济。比较利益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日韩两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应的经济表现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了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今后的政策取向、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指导理论是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发挥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缺乏高级要素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国际贸易的时机和条件以及高级要素培育的途径,从而得出如何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本文将从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对贸易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回顾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它包括传统与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原理,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指要素禀赋理论.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比较优势下的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其理论的结合点即是比较优势分析的思想。国际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理论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国际经济学家在一般均衡模式中加进越来越多的与要素禀赋有关的因素,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由于随着要素禀赋因素的增加,模型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短期内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则是在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验证更多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因素,并将它们整理分类,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笔者认为第二种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要素禀赋论”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对外贸易的战略指导思想,获得了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收益。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该理论呈现出严重的局限性,其是否能继续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本文提出了将比较优势理论结合我国自身发展进行动态拓展的观点,认为静态地描述比较优势只是要素禀赋论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应成为动态地理解与应用该理论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王振宁  杨玉梅 《商》2013,(7):237-237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服务外包的缺陷存在的可能性,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阐述了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