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生产力的领导,而同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中国工人阶级就自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为完成其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建立自己的政党。而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导时,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文化前进方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上面。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也就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只能作下述意义上的科学理解,即以理论文字、数据图形和符号定律等知识形态存在的科学技术,一旦在实践上被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就会由潜在和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和物质的生产力,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动力。因此可以肯定,由科学技术到生产力之间还必定具有转化过程和创新路径。当代中国经济仅处于工业化中间阶段,从总体上判断是知识经济的萌芽状态。因此,探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张翀 《发展》2008,(1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忘记了二者的同一性前提,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畸形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也没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斗争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两方面结合决定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崇拜自然是在鄂伦春祖先生存的时代,由人、自然、社会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状态——生态存在,在鄂伦春先民思想意识中反映的结果。人是智慧型动物,必然要通过智慧来对一切客观事物做出反应。因而,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人类早期,自然崇拜作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便产生了。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自然崇拜的探究,认为有丰富的资料可以说明,自然崇拜作为狩猎文化的主要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相处乃至和谐的方式,是人应对自然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2002,(6):4-6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事实,深刻认识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对维护和发展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它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它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本文认为古希腊人首先采用了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了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五四运动”科学和民主精神感召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科学作为一种最高意义的革命精神和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予以遵循和推重。那么,在科学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直至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作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是如何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6年广东省各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北与珠三角、粤西、粤东有较大差距;广东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大于1,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所在。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同时还需注意技术效率,科学调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科技资源经营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及直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从2009年—2012年各个省市的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把河南省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同全国范围内、中部六省的均值进行比较,对河南省的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同时依据2010年—2013年的相关科技资源数据,对河南省内各地级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河南省的科技要素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结构配置上不合理,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较薄弱,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高,最后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供政府和科技主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DEA法,对2009-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且各地区配置效率差距很大;科技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因素是当前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力自信、实践自信。(2)科学技术发展是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科学技术发展要作为提高人民福利、发展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必要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而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用以争夺取胜的法宝,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赚钱和压迫别人的工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然而它必须成为人民大众的、民族的事业,那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生产力。(3)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建设起坚实的基础:一是社会制度,二是文化教育,三是人才群体,三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国家为建立起这些基础,能够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创造优良的环境。(4)科学技术发展要重在运用于实际上。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同样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要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能量,要运用于正义的、有益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福利增加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力自信、实践自信。(2)科学技术发展是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科学技术发展要作为提高人民福利、发展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必要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而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用以争夺取胜的法宝,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赚钱和压迫别人的工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然而它必须成为人民大众的、民族的事业,那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生产力。(3)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建设起坚实的基础:一是社会制度,二是文化教育,三是人才群体,三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国家为建立起这些基础,能够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创造优良的环境。(4)科学技术发展要重在运用于实际上。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同样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要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能量,要运用于正义的、有益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福利增加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关于文化生产力的研究和探索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产力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的道路上大胆创新,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和生产力建设所作的科学的评价和总结。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成为提出"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来源。文化是国家财富积聚的重要形态和重要能力,文化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晓斌 《特区经济》2010,(2):242-243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本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本";人力资源开发能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4个维度选择分析要素,基于2013—2018年江苏省各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市区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均值大于1,技术进步是其主要增长动力;除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宿迁各指标均低于省均值,纯技术效率是主限制因素;常州等3市的DEA有效不稳定.深度分析得,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但区域间不平衡;宿迁市农业科技人员研发水平较低;常州等3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沈丹 《改革与开放》2011,(2):192-19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作用出发,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思安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8,24(10):60-64
文章通过建立农村收入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农村收入差距。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构成农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区域间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非农部门发展水平差异所造成的非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农民在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能力上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