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9年12月15日,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其中多种针对信用卡的犯罪行为界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近期,一篇关于<信用卡刷卡透支犯罪密集银行滥发卡成主因>的文章(正义网检察甘报2010年1月19日)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也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是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后被披露的首起涉案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数额特别巨大"的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5日,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其中多种针对信用卡的犯罪行为界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近期,一篇关于《信用卡刷卡透支犯罪密集银行滥发卡成主因》的文章(正义网检察日报2010年1月19日)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也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吴靖宇 《金卡工程》2009,13(12):136-137
《刑法修正案(五)》增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完善了打击信用卡犯罪的法网,也为信用卡范围的界定提供了新视角。在文理解释不能合理解释刑法中的"信用卡"时,应从更广阔的刑法体系中寻求对其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作为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方式,在为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犯罪问题;时至今日,其已然成为刑法规制的重点对象。我国现行刑法把信用卡和个人信息资料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主要规制对象,信用卡犯罪行为类型包括信息类、伪造类、妨害类、诈骗类和盗窃类,其规则体系已较为完备,但仍有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刑法规定中的信用卡应与金融领域的信用卡内涵保持一致,不应包括借记卡。制造信用卡的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应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严密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就将信用卡诈骗行为定义为独立犯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相关规定被纳入196条。依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增加为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刑事立法中没有对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予以定性,司法实务中也缺乏统一指导。信用卡及其所附信息的真实性是区分"伪造"和"变造"的标准,更改信用卡磁条身份等信息的行为应认定为"伪造"。单组伪造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需根据具体情况从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重复实施数组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应先判断构成牵连犯的次数为单位,剔除因牵连关系不单独评价的犯罪,再根据剩余可评价的犯罪行为中罪名异同的,按连续犯或数罪并罚处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09年12月16日正式施行。《解释》规定,信用卡套现行为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已成为严重的金融犯罪之一。本文主要从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着手,分析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并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情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新政策     
《云南金融》2010,(1):10-10
信用卡套现情节严重者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09年12月15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进行信用卡套现,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用信用卡的犯罪越来越多。而信用卡诈骗罪更是信用卡犯罪的典型。本文将对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和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几个容易混淆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是一种先进的支付、信贷和结算工具,是由银行或专门的信用卡公司签发给资信可靠的用户的一种信用凭证。根据《刑法》第196条之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下面对该罪的基本特征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5.
季国尧  潘培东 《金卡工程》2010,14(11):140-140
伴随着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信用卡诈骗罪也呈现出多发趋势。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对信用卡诈骗犯罪进行了有效规制,但刑法学界对本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对利用他人遗忘在ATM机上运作的信用卡取款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该行为之定性。  相似文献   

16.
信用卡的使用,有赖于社会诚信系统的成熟及金融系统业务的完善.现实生活中,不少持卡人并不完全了解信用卡的使用规范及非法使用信用卡的法律后果,因一时贪图小利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前,在国务院起草制定<银行卡管理条例>的环境下,研究信用卡诈骗犯罪,特别是涉案较多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如何依法定罪、科学量刑.对打击信用卡诈骗犯罪,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盗窃罪,即指以不法所得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是有关盗窃罪的一般规定。除此之外,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还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就是有关盗窃罪的特殊规定。由于信用卡的特殊性,决定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犯罪行为具有不同于一般盗窃犯罪  相似文献   

18.
李贞 《金卡工程》2009,13(9):148-148
对于信用卡犯罪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五)>的立法价值,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然而,任何一项的立法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必有其存在的缺陷.诸如多数学者对单位不能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表示质疑,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定盗窃罪的法律设定更是受到多数人的抨击.现抛开条文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谈,单就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技术以及模式而言,笔者认为也有可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金融诈编罪作为新刑法规定的特定类犯罪,是从旧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概念既有沿袭性又有独特性。学们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诸种不同看法,本对金融诈骗罪的犯罪概念、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问题,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理论及通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指导司法实践并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20.
为严惩涉税犯罪,新《刑法》专门在第二编第三章增设了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其中对偷税罪、抗税罪与逃避追缴欠税罪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司法机关和税务机关惩治上述有关涉税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