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二是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国有企业大大增强了竞争力.面对挑战,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了把自己做大做强及应对市场风险,已开始走上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之路.然而近些年来,一方面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中倒下去;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
多年持续增长,饮料业巨擘成功的背后有何秘密?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专攻主业还是搞多元化?是主动进军国际还是稳守国内市场?娃哈哈,成为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之后还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  闫林  吴质坚 《经营者》2004,(10):116-119
多年持续增长,饮料业巨擘成功的背后有何秘密?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专攻主业还是搞多元化?是主动进军国际还是稳守国内市场?娃哈哈,成为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之后还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分析众多世界性知名品牌企业可以发现,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就是做专,因为只有做专了,才能做精,只有做精了,才能做出特色,才能做成规模,才能有竞争优势,才能有品牌效应、品牌效用和品牌效益。在已经入世后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们要想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搏击中,成为赢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首先是转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意识,开始学做专,从“专”字开始,从“精”字上下功夫。专精经营,已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必修课。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透析中国的企业什么都做,比如企业略微上一点规模,就开始搞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因为特有的市场敏感性,效率还在不断地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能不能跟上成本的增长?整个外部环境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民营企业是不是还一定有那么大的竞争力?光阴总有四季。2008年,北京的春天来得似乎比以往时候更早一些。3月12日,在《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讨论2008:经济大势与企业战略的夜晚,甚至已经小有春风沉醉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2003,(12):1-1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上市公司要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探索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大并购重组的力度,提高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证监会支持境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7.
佳美 《财会月刊》2010,(5):I0009-I0009
在企业做大并实行多元化经营之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将不可避免。 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美的算是一个放权极为成功的案例。何享健家族拥有美的最大的股份,是美的集团名正言顺的所有者。何享健目前所考虑的主要是美的投资方向与产业延伸,至于各事业部的日常经营,何氏家族并不过多地插足,而是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一般意义上的大企业多元化有本质的不同,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基本上是追求迅速扩张和高额利润的一种短期化行为。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问题。盲目追赶国际大企业扩张规模的方式而忽视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盲目追求产品市场占有率而未着力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确实取得了成功.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里高达94%都是多元化经营的,如通用电器公司就进入飞机引擎、核反应堆、医疗器械、塑料、家俱、电、无线电等十几个行业,而且企业效益确实也不错.中国企业是否可以参用,我看还应结合中国国情和企情来认识.因为大企业多元化经营取得成功并不表明所有企业就都一定要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成功的通道并非只有这一条路.譬如在经典名著《追求卓越》里早在十几年前就说过中小企业多元化经营不易成功,即使是较大型企业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也极其危险,失败率极高.我国企业到底要不要多元化?如果可以,又应怎样推进和运作?目前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是否出现了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加以防范?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迫切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误区与成因角度加以分析,期待更多的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凯林 《英才》2005,(2):28-32
夏朝嘉的财富故事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找到一个好的专业切口进入,突然发起来,凭着过去的经验,再加上自信,企业做大,然后开始多元化。于是不断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什么赚钱做什么,而这种活法不属于夏朝嘉一个人,禾嘉一家企业。在中国企业生态群里,它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存方式。先不论只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行为有多少弊端,且不说做不到行业互补的多元化有多么危险,单就一个企业只靠老总一个人的悟性,成功的有多少?猝死的又有多少? “我的主业就是搞组合,不断地把产业整合起来,这是我的职业。”夏朝嘉这话该怎样理解呢?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激进? 沉醉在产业资本游戏里,矢口否认多元化风险的夏朝嘉让人捏把汗。推崇狼的智慧,夏朝嘉尤其推崇捕捉猎物时机选择的智慧。但学会放弃机遇,或许是夏朝嘉们应理性思考的另一种人性智慧。前一段轰动的中航油事件,恐怕真正让公众错愕的是在市场浸润多年的陈久霖,风险意识却几乎等于零。与市场对赌的豪情,造就了一批中国企业家,也扼杀了一批中国企业家。我们在痛惜中途翻车的陈久霖们的同时,也在忧虑无畏风险的夏朝嘉们。如果中国企业家们的悲剧20多年一演再演的总是老掉牙的套路,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11.
前沿观点     
张军:让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国审记有关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弱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日前在《经济观察报》发表署名文章,从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提出其最新的观点,即如果我国本土的民营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资本的所有权能够流通起来,大量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就可以幸运地登上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快车道”。他认为,成功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大都是企业家自己的企业,但是,金融格局并没有随着企业所有制格局的变化而变化,70%的金融资源依然还是分配给了不一定有效率的国有企…  相似文献   

12.
彭玲桃  吴瑕  汪玲 《企业导报》2011,(17):71-72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经营方式走向多元化和集团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如何加强对子公司的有效管控、如何使企业各部门、各下属企业之间能相互协调有效运行?这些都成为民营企业绕不过去、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预算管理的实行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 入世以后,市场竞争势必更为激烈,与国外大企业相比,中国很多企业还是相当弱小的。那么中国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做“强”还是做“大”?“强”和“大”能否得兼?这涉及到企业在运营当中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还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扩张的问题。我们认为,专业化是多元化的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国众多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找不到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许多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在实现多元化发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为什么秦池、爱多等中国重量级企业如巨星般陨落? 为什么中国是生产大国,品牌小国? 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如彩电行业一般,销出十万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索尼500台的利润高?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优秀的中国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多元化的努力,而几乎所有优秀企业的危机与衰亡都与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战略有关.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做企业的目的无非是做大做强做优,而做大做强做优的出路只有两种:要么是专业化,要么是多元化.下面就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指出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必须弄清如何多元化,这样,企业的多元化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5,(12):68-70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永远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有过切身之痛。其时,多元化几乎是一个潮流,从王石的万科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都走过多元化的道路,其结果,多是失败和不尽人意。多年以后,在谈及多元化的时候,史玉柱仍然心有余悸:“多元化经营没有几个可以成功的,巨人集团就是典型多元化的失败案例,最后的下场是一塌糊涂。”这并非史玉柱的个人之见。2001年,在段永基发起的泰山研究院一次会议上,与会企业家的共识是:多元化行不通,应该专业化因为“郎顾公案”而在国内名声鹊起的郎成平也一再强调,中国企业不能走多元化的道路。但是,区别于十几年前的是,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企业却已不是当年的企业。与十几年前相比,不论市场环境,企业实力还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尽管多元化似乎声名狼藉,事实上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少。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似乎应该跳出该不该的问题,而关注于怎样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GE副总裁陈治、统一执行副总罗智先和杉杉董事长郑永刚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或可作为外企、台企和大陆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多角度思考,提供实践性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源 《中外管理》2011,(10):98-101
20年来,多元化发展被视作传统企业做大的不二法则。而对究竟该走相关多元化还是非相关多元化的争论,总是在各种成功和失败案例中激荡。成功多元化成长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当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做久时,多元化战略又将面临怎样的出路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迅速崛起,带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发展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从而需要有一批大而强的事务所为之提供相应的、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成为世界会计市场的一部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参与国际会计市场服务与竞争成为必然。因此,加快事务所做大做强、走向国际的步伐,是我国当前经济活动日益深化和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客观需要,和事务所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成功应对国际会计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挺 《企业文明》2015,(4):39-40
众所周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美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0年,为什么同样为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就那么短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两点:管理和营销。这两方面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有协调发力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我国民营企业家在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一头儿偏”。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分注重外部营销——做市场、拉人脉、走关系、做网络,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客户”身上,  相似文献   

20.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这是很多成功企业家的经营哲学,美国GE公司多元化的成功似乎成了我国很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理由。到底这些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我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是如此艰难曲折,遭到如此多的非议?我们的企业到底是做多元化还是回归主营业务?我们企业在形形色色的多元化中掉进了种种陷阱。如何在资源和企业竞争能力限制的条件下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这是很多企业家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