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物质前提条件。对任何国家而言,充足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对实现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的基础设施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基础设施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落后于需求。特别是近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我国经济能否取得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将取决于经济结构能否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能否得到缓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研究基础设施问题。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存在…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这是一个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过程。近年来,政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启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中主要就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在此背景下,应如何从理论上准确把握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性,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基础设施投资性质的再认识基础设施作为经济术语,20世纪40年代出现于西方,后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它主要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物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两类:一类是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工业发展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这一事实,以及中国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本文在一个特定的成本函数框架中,即生产成本取决于工资、资本成本(以利率表示)和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价值,从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角度,实证验证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工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地,电力设施供给的增加将会减少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则倾向于增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2)就电力设施而言,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工业生产中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替代品。但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则比较复杂,它与劳动力是互为补充,而与资本互为替代。 相似文献
6.
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其中间接投资模式更具有现实可行性,而间接模式中,虽然当前信托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均可作为受托人,但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无疑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惟一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基础设施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要讨论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身的特点,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投融资策略。事实上,按照收费机制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基础设施项目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是政府宏观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浙江省的发展为例系统研究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推动效率较高,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极大地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投资政策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政府规定的单一化投资方式不能很好地规避投资风险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论证了多元化投资方式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1993—2003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其中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快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13.
如果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放权让利 ,调整国家与企业的权责利关系 ,还没有真正找到明确的改革方向 ,那么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则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真正解决了怎样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单一的国家出资是造成国有企业种种弊端的根源所在传统理论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把经济体制定位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行为必须符…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基础设施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农村工业和人口向小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小城镇基础设施 ,品种繁多 ,涉及面很广 ,不同的基础设施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 ,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投资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计划4万亿建设投资,上海也计划5千亿工程投资,这些都有相当一部分投于基础设施。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笔投资将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广泛而深刻的,但最大的挑战是教育市场份额的争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高等教育大国,到2000年底,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近1100万人,仅次于美国(1400多万人),世界排名第二。然而,从相对数上看,到2001年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刚刚超过11%,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我国计划每年提高一个百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驱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当企业是国企和制造业企业时,影响显著;且在中小城市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规则规范投资行为,发挥调控、管理和服务作用。 1.建立多元化投资的政策引导机制。第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财税杠杆启动民间投资,尽快从目前的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同投资的方式,形成多元化投资形式。一是对重要基础产业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更新,由财政直接投资转向企业投资、财政贴息,通过优惠政策使企业成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财政贴息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招标,鼓励非国有经济投资。三是…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人口的大量聚集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与城市基础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不仅是保证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支撑条件,也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建设资金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广东省城市建设投资的总体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但省内各地投资水平差异性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政府单一投资主体难以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为此,建议在稳步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建立与完善政府投入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以促进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保障“十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