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共政策公共性和合法性。由于政府的自利性和有限理性、利益集团的影响及信息要素使得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偏离成为可能。对此,应从公共政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来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乡村是构成整个社会的基础。回顾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村治理模式在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小农经济的束缚、乡村债务的沉重、农村公共权力的不规范、农村宗族势力的复兴、农民负担沉重及农民素质的低下等方面。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指向的“治理逻辑”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行政主导的供需错位、文化扶持的只“送”不“种”、责任主体不清下的主位缺位和文化资源开发下的价值悬置等问题,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着眼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提高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供给旨向回归、以文化机制创新驱动公共文化再生产、以多元主体参与锻造协同治理模式、以产品价值定位实现公共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强调必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然层面,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蕴含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对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当家人”的价值期待,同时还要求村委会的价值定位应当坚持村民自治、促进国家资源输入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和治理有效三大原则。但随着国家治理日益深化,在实然层面上,村委会的价值发生了错位,往往容易成为基层政府的“代理人”。这种价值上的差距不仅给村委会带来了重大负担,也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悬浮化、国家资源下乡“失败”及基层治理效能弱化等问题。由于村委会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差距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村委会的价值进行重塑,即明确村委会的价值定位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者”,承担起组织和动员村民的责任,肩负促进国家资源下乡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的历史使命。通过重塑村委会的价值及改革基层民主治理模式,可为实现基层治理有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日公司治理机制是在股市的泡沫破裂,股东利益严重受损的背景下形成的,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公司治理的目标更偏向于对危险问题的围堵,而非其原本的初衷——如何更好的激发企业的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7.
8.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治理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治理更是成为学界倍加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善治"的角度考察"两代会"的治理实践,预见了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应当价值,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治理和民主建设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治理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内涵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治理及治理理论的发展现状说开,并提出乡村治理理论,通过对乡村治理理论的内涵和模式进行详尽阐述,试图厘清乡村治理的一般理论,从而为乡村治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是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在这一价值取向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价值偏离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纠正这些偏差,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波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1):162-164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乡村污染治理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不可逾越的过程.乡村污染问题是涉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涉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污染的类型、原因、程度等错综复杂,只有切实深入乡村调研,了解乡村污染现象,分析乡村污染的原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乡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习近平乡村自治体系、乡村法治体系、乡村德治体系的思想,探讨了习近平的乡村治理体系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它为新时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及乡村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治理的诉求,而社会资本与治理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社会资本是一个解释性很广的概念,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进而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总体状况.从社会资本的信任、网络与规范等内容对乡村治理进行分析,从创建积极社会资本的角度探索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乡村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步发生转变,由传统单一性的同质社会开始向现代多样性的异质社会发生转变,伴随着这一过程而来的除了发展与进步的一面,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二十世纪末在西方政治学界率先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恰好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可能,它发展的价值基础、强调的本质涵义以及推崇的内在逻辑等,都为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施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指明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本调研课题组与武清区财政局、津南区财政局、宝坻区财政局、蓟州区财政局相互协作,通过对四个区内百余村的乡村会计治理情况展开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发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创新工作方法等调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治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乡村治理问题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全面推进,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功能与社区治理的内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使得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成为可能。本文着眼于乡村治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价值理念、工作方法分析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势与挑战,并积极探寻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