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与经济是互动的,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唐代以安史之乱为界点,其政治分为贞观、开元时期和安史之乱后两个阶段。前者政治清明,表现在中央派遣观察使、实施宽刑减罚的政策和稳固农业发展的措施等,促进了山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后者政治环境恶劣,表现在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割据局面形成、藩镇间的不断战争以及农民战争的爆发等,致使山东农业经济遭到破坏,恢复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惯称“汉唐盛世”,唐代确实是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时期,生产力提高到了空前的水平。由于唐初统治者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加以唐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生产逐步上升,带来了唐代前期[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这一百多年的社会经济之所以不断地上升和发展,应该说是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打下的比较良好的基础分不开的。其中实行的“与民休息”政策以及强化封建中央的国家机器、招抚流民还乡、增殖农业人口、轻徭薄赋和均田政策等有关措施,对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都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试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小农经济的本性是排斥商品交换的。他们生产的目的是自我满足,他们总是力图通过多种经营把交换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在旧中国,以家庭为主体的小块土地经营方式,客观上限制了这种经营主体自我扩展的内在的张力,同时来自封建政府和地主的双重剥削,使他们力求的是自保而不是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之所以成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支柱,一方面是来自封建政  相似文献   

4.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与社会分工未能进一步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在静态的新兴古典模型中,交易效率外生改进会使经济体从自给自足向分工的方向演进,推动社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演进,使更多的人卷入分工与交易。据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整个社会的交易效率长期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区间内,未能突破使分工演进的临界值,使得维持自给自足为小农家庭的最优选择,从而社会分工无从发展,社会经济也就无法跳出小农经济状态。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具备突破这一临界值的时期在16—18世纪,在对中西历史条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条件、货币问题、制度供给三个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时期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新农业风起云涌,属于农业的"势"或将来临。2015年新农业将有哪些新变化?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爆发点是什么呢?农业规模经济以前中国是小农经济,中学历史课本里就这样介绍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现在中国农业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正在向集约化生产发展。以肉鸡和奶牛为例,2003年全国肉鸡养殖规模在100万只以上的占3.12%,到2010年为8.55%。规模化养殖业推动了饲料生意火暴。最近流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小农经济既具有传统小农分户经营的特点,又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及新型农村家庭结构。中国特色社会小农经济有着独特的结构与重要功能,它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也是当前农民与农村的主要出路。在政策的选择上应该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建立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抑制大规模土地流转和资本下乡经营农业,推动小农生产的产前、产后合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不能忽略中国历史社会条件讨论农业发展趋势,不能就农业谈论农业,不能将农业经营当作小农经济的全部,应该坚持历史和辩证唯物论、整体论及系统论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破除小农经济观念,实现观念更新。 一、打破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越好,越纯越好”的观念。 农村第一步改革,打破了单一公有制这模式,实现了所有制格局由公有制“一花独放”到多形式、多层次,多成份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百花齐放”的转变。但一些农民思想上长期形成的“一大二公”的旧观念并没有彻底破除,习惯用小农经济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一、庭院经济的发展阶段1.个体农户时期的庭院经济。我国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前的几千年封建社会和近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除少数大地主庄园外,大多数农民是自耕农。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庭院经济则多是与这种小农经济相适应的附属经济。在资本主义侵入后...  相似文献   

9.
一 什么是农业社会主义?[注]新华社1948年《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一文指出:“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平均主义思想。抱有这种思想的人们,企图用小农经济的标准,来认识和改造全世界,以为把整个社会经济都改造为划一的‘平均的’小农经济,就是实行社会主义,而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过去历史上代表小  相似文献   

10.
农史文摘     
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中,史学界普遍把重农抑商政策作为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纠某些偏颇之说,以求公允、符实的评价。(一)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重农抑商政策虽然贯穿始终,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抑商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春秋时期,不少君主推行了重商政策,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也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而起用法家鼓励耕战。秦统一六国后,表面上似乎继承了先代的抑商政策,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抑制商人的措施,在政治上还对某些大商人予以宠遇、优礼。汉初为了恢复与发展生产,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对商人课以重税以及三令五申重本轻末,是当时自然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了《贞观政要》一书,阅后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受启发,感到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说明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对于治国安邦乎天下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唐初名相魏征,敢于直言,善于直言,不怕犯上,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然而魏丞相也应庆幸遇到了一位贤明的君主,善于用人,且能虚心求谏纳谏,否则的话,有几个脑袋也是保不住的。因此,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良臣遇明君,如鱼得水一般。由大乱到大治,由大治到国泰民安,为唐朝后来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下,常听到许多做财会工作的同志抱怨…  相似文献   

12.
注册审计师应并入注册会计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监督体系是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并存,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师事务所并存。这一局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目前注册会计师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一定补充作用。但笔者认为,从长远观点来看,这种并存的局面不利于市场...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农村的差距在于乡镇企业阿不都热衣木·哈力克一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既有内部条件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原因;既有本地区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或经济政策倾斜的原因。下面以新疆为例,主要分析民族地区与内地农民收入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合作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提出了通过合作制把个体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理.列宁根据苏联十月革命初期的实践,深刻地阐明了在农村建立合作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制的理论。马列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是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把个体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一、合作社是把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了泰国农民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然后以作者近年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从土地所有制、劳动力使用、农户的经济行为与收入、市场等方面入手描述了泰国现代农民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泰国的现代农民经济已经走出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圈子,形成了与现代市场制度紧密联系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6.
周云芳 《农业经济》2006,(5):F0003-F0003
中俄两国农业经济改革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农业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28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俄罗斯农业经济改革从1990年起至今有16年的历史,尚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较和分析两国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生产结构在改革中的变化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一、历史条件中俄两国实行农业经济改革的历史条件不同。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中国农民期盼农业经济改革。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力资源富足。长期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的农民习惯于小农经济,非常适应而且欢…  相似文献   

17.
中外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农收入差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小农经济条件下工农收入差异的形成机制,考察了进入经济发达阶段的日本和美国两种类型国家的工农收入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最后概要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工农收入差异形成的机制及其缩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战国“重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本抑末”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产生于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的战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人们对“重本抑末”政策存在着毁誉不一的评价,至今仍是我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随着近年重新兴起的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等问题的探讨,“重本抑末”又成为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关系基础;我国当前存在的小农经济是集体制农业衰败的产物,它既不能承担自然风险,也不能承担市场风险;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合作制和资本制是组织基础改造可行的选择,改造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必须引入现代工业和科技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丁长发的《百年小农经济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与张新光商榷》一文从抽象概念出发重弹小农经济稳固论的老调,试图肢解和淡化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对我国农村改革的现实指导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超小型自给自足式农户经济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超大规模经营的盈利型家庭自营农场并非是同一个概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一般都是以农场规模扩大的横向一体化作为基础条件,二者相伴而行、交融互补,根本不存在孰优孰劣、互相排斥的问题。我国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硬约束下单靠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农业组织形式去改造小农经济的作用是有限的,但继续维持人人分地、户户种田这种小农村社制永远也不能达到彻底改造传统小农经济的目标。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9亿多农民与土地分离的速度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