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瑞士联邦宪法有一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规定:一项倡议如果在全国获得了超过10万个赞成的签名,就将付之于全民公投。这种全民公投,每年瑞士都会举行四次,每个季度一次,国内的重要议题都可以成为公投的主题。一旦议题获得通过,将会得到法律的承认并鼠被宴施。近期又将有一项议题将进行公投。议题足让任何人有了移民瑞士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以劳力士、欧米茄、天梭、雷达等品牌为代表的瑞士钟表名满天下,而且在世人眼里是高品质的象征。但是,与消费一样,瑞士钟表业如今备受赝品困扰。  相似文献   

4.
人的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人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正因如此,老年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得到关照。远在古代,“老有所养”就是一种社会理想。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从单纯的物质上“老有所养”进一步提高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个“老有”。这其中,“老有所  相似文献   

5.
龙,传说中一种能兴风降雨、有鳞有脚、海陆空无所不能的神奇之物.正因为它如此了得,所以历朝历代哪怕是顶顶弱智的“天子”的名头之前都无一例外地冠以“真龙”.而向来以龙为图腾的炎黄子孙更是代代相承、直到今天也依然把“龙的传人”唱得山响.  相似文献   

6.
魏雅华 《经营者》2002,(5):15-17
<正> 2001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都把热切的目光投向了保险公司所举办的医疗保险,可有一点,几乎90%的人都不清楚,什么是商业医疗保险。而我也是在加入这种保险1年多后才知道的。我想告诉你的是:商业保险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保险。  相似文献   

7.
8.
9.
瑞士是一个仅有700多万人口的欧洲内陆山国,与法国、荷兰、意大利相比,它没有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而且瑞士的山大多光秃秃的,也无资源优势可言。在几个世纪前,瑞士几乎是整个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瑞士男人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做了一些大国的雇佣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当部分韩国企业从青岛极端出逃时,或许它不会想到会触发中国如此强烈的反应与思考。而这一事件也绝非个案,它反映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环境变化的最直接感受。很快,珠三角也曝出台资企业撤离的消息,由此,人们对中  相似文献   

11.
央行“双杰”印象。这位52岁的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如今应当是世界金融界瞩目的人物了。不过,他还是平静、平和、平常,学者易纲。  相似文献   

12.
13.
经过了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中国曾经所拥有的比较成本优势正在慢慢退去,而当初那些以此优势进入中国的加工型或者贸易型企业开始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相似文献   

14.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作为一种新型的住房保障形式,是我国住房保障未来发展的重点,各地都在纷纷尝试公租房的运行机制。武汉市洪山区政府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机融合,在洪山区马湖村、南湖村等城中村改造中率先进行试点,将村民多余的还建房集中起来,采取政府统一包租,租金实行市场租金,财政补贴的运作方式,被誉为洪山模式,受到住建部的充分肯定。记者于4月初来到武汉市洪山区,近距离接触了洪山模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五号线的东单站站台,《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古典文化的经典之作,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装点这个新建的现代化地铁站台,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六块巨大的、面积达120平方米的瓷砖壁饰,以一种恢宏壮观的气势,似乎在昭示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6.
17.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作为一种新型的住房保障形式,是我国住房保障未来发展的重点,各地都在纷纷尝试公租房的运行机制。武汉市洪山区政府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机融合,在洪山区马湖村、南湖村等"城中村"改造中率先进行试点,将村民多余的还建房集中起来,采取"政府统一包租,租金实行市场租金,财政补贴"的运作方式,被誉为"洪山模式",受到住建部的充分肯定。记者于4月初来到武汉市洪山区,近距离接触了"洪山模式”。“跑出来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某单位有一段道路,坑坑洼洼,群众要求修理的呼声,喊了多年,但无人问津。一次,这个单位领导听说“上司”要有人来检查工作,并有可能途经此路,便日夜加班将这条路修复一新,单位负责人坦率地“亮相”说:务必不能给上司留下坏印象。能及时纠正存在问题,不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这自然也不算坏。但只求“上司印象”不顾“群众影响”。这就大为不妙了。做为一名人民干  相似文献   

19.
赵赟 《人力资源》2006,(4S):18-18
“测量是为了比较。”——当施测者的比较与求职者的竞争联系在一起时。人才测评就会遇到一个“测谎”的现实问题。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几个人同时竞争一个职位,在参加测评时,有的人会有意识地往这个职位所需要的能力特征上靠,从而使测评结果分值升高。当然。还有的人会尽量往低分值特征上靠,这样做无非是想逃避不喜欢的工作。无论是往高靠。还是往低压。实际上都破坏了测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