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福作为连云港具有国际意义的历史文化品牌,在促进连云港对外文化交流、提升连云港对外知名度、引领中外徐福研究的热潮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就徐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而言,徐福文化是以方士文化为基础而衍生出诸多文化分支,从徐福文化中提取的徐福精神则构筑了中日韩人民共同的文化信仰,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奠定了“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历史基础。从徐福文化的当代价值来看,徐福文化具有引领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责任担当,为交汇点城市发展定位提供新的路径,为连云港的发展拓宽新的空间和路径,对于缓解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及江苏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积极意义。连云港作为徐福故里,必须充分认识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放大徐福文化引领效应,抢抓文化强市战略机遇期,制定徐福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动徐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连云港乃至江苏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史书记载:秦始皇于公元28年第一次东巡到琅邪郡,“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巿又称徐福,他的家乡就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北金山镇南一公里的徐福村。徐福率领东渡船队经朝鲜半岛最终到达了日本,开创了中、韩、日三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成为日本古代文明的开拓者。徐福东渡具有伟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韩、日三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被传为世界交往史上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3.
麦宇旻 《商周刊》2012,(26):55-55
300多年前,明末,八旗入关,主政中原。清朝皇帝为了保护所谓“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境域,当时的关东地区,乃是一片杳无人烟之地。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时期中央银行的职能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中央银行制度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处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自然顺应了这一趋势。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真正出现,到抗战时期获得全面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拟就中央银行在战时的职能建设问题作一探讨,以裤益于中央银行发展史和战时中国金融史的深入研究。一般而言,“凡市场上资金供求之状况,及其调节与转移,皆为金融之作用”。①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而言,金融是其得以存在和维持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举凡国家建设,无不与金融息息相关,其乃为“国家财富之源泉…  相似文献   

5.
孙子曰:“兵者同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如果我们把国家的经济安全当做一国的“第二国防”,那么借孙子兵法来思量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领域乃事关一国金融安全,甚至经济主权的“死生之地,  相似文献   

6.
王琳 《经济改革》2009,(3):70-70
躲猫猫,一个并无太大危险性的互动游戏,很难让人将其跟死亡联系起来,然而,发生在云南一看守所的“躲猫猫”却真的死了人。 不过,察看千奇百态的个案,有违常识的种种巧合其实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7.
搞技改真的是“找死”吗●陈华李福庆稍有经济常识的都知道技术改造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却与之格格不入:“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于是,很多所谓“精明”的厂长经理们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死不如赖活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浦一舟 《新经济》2004,(5):34-35
富迪行动给了我们以申亚为个案寻求“广州是珠三角的广州”或“广州是佛山的广州”的民间版本之说明以一个很时效亦很到位的回答。一如佛山峰会,我们称其为是一个“很漂亮的策划”一样——尽管此乃策划,却是一种战略印证所需要的,且难能及时。  相似文献   

9.
事件背后的哲学话语——论苏格拉底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开放时代》2000,(11):36-40
本文围绕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衍生的哲学话语,透视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希腊古义之中断。文章认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是一个理解苏格拉底和哲学的传统视景,这个视域遮蔽了一些异常重要的东西。斯东强调关注一下“柏拉图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将我们引向哲学系谱的重新审视。苏格拉底之死,祭起了理智主义的哲学大旗。他的死亡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盛典,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温饱之后的生活品质,健身成了一种时尚。健身服务业是近几年随着群众“花钱买健康”意识的形成应运而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王蕾健身俱乐部是健身圈内不容忽视的名字。作为形象青春时尚且知名度较高的健身俱乐部,早已为人们熟知,而王蕾健身俱乐部的主人就是健身行业女将——王蕾。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遗体捐献虽早有耳闻,但感觉离自己很远。7月18日收看中央电视一台的“实话实说‘生命的延续’”,这种距离感消逝了,潜伏于人们心底的死亡意识被唤醒,并以遗体捐献这一刷新的面孔诠释着哲学、文化、道德的崭新内涵。 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的张扬。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是一个尤为避讳的字眼,直至今日,谈论自己的死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尽管古贤先哲曾试图让人们明白:人之生死,乃“天地之常理”,如同物有始终,时有昼夜。然而,这毕竟只是古贤先哲的生死达观。中国几千年的  相似文献   

12.
吴莆田 《开放时代》2006,(6):F0003-F0003
想象中的珠江三角洲农村,历史上应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今天则更应是寸土寸金之地。但珠江口的新基村则是个例外。顾名思义,新基村为后开发村落,“新基”乃指在河道旁新筑堤基围垦。围垦本是为造田,但新基村的田地却少得可怜,其筑堤,不过是为了求落脚之地。先是王、陈两姓,后才有郭、梁、何、刘、彭、杜等“水流柴”(以水为生的疍民)陆续来此定居。新基村的历史不过百余年,那时,风水宝地早已“名花为主”,后来者自是只配得到一些“边角料”。可见,即便是百余年前,珠江三角洲的人地矛盾经已相当突显。历史上,家族的分析,大多以远距离迁徙为主,所…  相似文献   

13.
《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06,(2):67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位枣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有一夭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睛,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15.
吴地尚武的民风由来已久,在诸多的文献方志中,都记录了吴地民众刚毅英猛、好勇轻死、尚武剽悍的性格。最为典型者莫过《汉书》所载:“吴越之民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当时吴人多豪侠之士,好斗善战,视死如归。勇士专诸,“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以身赴难,刺杀王僚,为阖闾称王立下汗马功劳,至今苏州仍有“专诸巷”,  相似文献   

16.
吴莆田 《开放时代》2009,(1):F0002-F0002,F0003
因五岭阻隔,中原文教难越关山,岭南遂成“化外”之地,并被视为“南蛮”。在经济活动的范围尚限于狭小区域之际,刀光剑影的征战讨伐,乃古代文明传播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7.
青岛脸     
万妍 《商周刊》2011,(12):51-52
这是一个关于城市精神的人文彰显。青岛,浓缩了东西方文化的想像与勾勒。打开胶东半岛的版图,青岛地处东南部。据青岛老人口耳相传,青岛是岛名于前,村名于后。这本是平静的小渔村,但因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注定不会是风平浪静。在厚厚的历史风尘里,它既是秦始皇三次东临、徐福东渡扶桑的启航地,也是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坚船利炮寻觅的最佳港口切入点。小渔村的命运被外力改变了,它被强行拉到西方文明的轨道里,最终崛起在黄海之滨。探寻这座山海新城崛起背后的流动轨迹,应该是文化视野中的—个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1.驵与侩中国古代对交易中介人这一角色的最早称谓,当是见于战国时期作品《吕氏春秋·尊师篇》的“驵”,文中为论证“得之于学”的益处,举六个或出身微贱,或曾作奸为盗的“刑戮死辱之人”为例,说他们后来分别师从孔子、墨子及其高足,“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其中一位是“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所谓驵,是一种与商业相关的职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一年获利之巨可富敌封君贵族的若干行业,其中有“节驵会”一种行当,而《汉书·货殖列传》则写为“节驵侩”。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驵”的本意是“牡马”;“侩…  相似文献   

19.
“大一统”一语始见于《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由《春秋》开篇纪年之辞而导出“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政治纲领,此种“微言大义”虽不甚合于西人标榜之形式逻辑,却深刻彰显了国人的文化心理。《公羊传》所言之“大一统”还仅限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过其间已见两个层面:疆域统一,权力垄断。后世所行之“大一统”在疆域统一方面只维持了动态  相似文献   

20.
今生读交大     
我生长在一个中上等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洋的土木工程师,当年在南京的政府里工作。父亲有很大的官舍,家中有许多的佣人,我当然是丰衣足食,过着快乐的童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不到九岁的那年,父亲因脑溢血,突然死了,没有留下一瓦之覆,一垄之殖。几乎在一夕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