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2,(15):111-111
“设立年度1亿元的浙商创业创新引导资金,加大对浙商投资创业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注册资本规模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浙商做大做强,企业首次进入全国500强、民营500强的,分别给予企业主要经营者30万元、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为浙商做好服务,建立浙商梯队式培育机制,强化‘一对一、一条龙’式服务,将浙商子女的教育纳入整体规划,及时解决浙商子女的就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健 《浙商》2010,(18):56-57
建筑本身的标志意义和品牌负载,让全国各个城市的一幢幢浙商大厦渐渐合成为楼宇经济的“浙商系”。  相似文献   

3.
潘敏敏 《浙商》2008,(18):88-89
全国70%的面粉都来自河南永城,因此永城的面粉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价格。正是看中了永城的“面粉经济”,由黄凌鹏带领的浙商正合力打造投资总额为13亿元的永城“中国面粉食品商贸城”。  相似文献   

4.
何晓春  王文正 《浙商》2008,(5):45-46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各地“大招商,招大商”的背景下,浙商如何与时俱进?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做大项目,而商会正是“抱团”的一个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5,(4):106-106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浙商”已经悄然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目前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其中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400万之多,境外的有100多万。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有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11亿元,这些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同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综合实力排名500强中.浙商占了188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的十大民营企业中,浙商占了4席。  相似文献   

6.
金祥荣 《浙商》2005,(7):53-53
大量企业离开浙江的原因,是被省外各地的招商热情及政策优惠所吸引走的,浙江现有的诸多要素制约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即使能够推出这一经济形式.也只是浅层次的,功能与效率较低的.与上海存在一定差距。浙商目前要做的.是低调务实地完成产业升级这一任务,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7.
杨轶清 《浙商》2005,(9):32-32
曾经,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是浙商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集群等发展模式,不是浙商的首创,但是浙商做得最好。  相似文献   

8.
龚艳 《浙商》2009,(14):50-51
“浙江产品全国行”活动的首站——“浙江产品东北行”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浙江省整合全国浙商资源,帮助浙江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的战略正式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群最能赚钱的中国人,也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群体。人们称他们为“浙商”。在《福布斯》的首富榜中,他们是常喜:“中国50首富”中的9位,百富榜上占据17席;2000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71家:2001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人占了前十名的7个。可让人惊讶的是,这群笑傲商界的浙商,看起来更像个新经济的“落伍者”,用西方学术的规范似乎很难解释他们的成功——他们重模仿.乏创新;从事的多属较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且规模较小;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因此,人们又称他们为“草根”浙商。  相似文献   

10.
司徒微微 《浙商》2010,(5):18-19
目前,山西被浙江一民间组织列为“2010浙商投资预警区域”。经历山西煤改事件后,这一举动又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同地域的网民纷纷贴上地域标签,划分两派,“拥浙商派”与“倒浙商派”引发暗战。国内不少律师与经济学家,则成为浙商的声援军。最近又曝10万浙商30亿元海南炒房,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7,(10):116-116
近年来渐商纷纷走出浙江,在全国各地进行投资创业,这些异地企业由于尚处于初创阶段、文化背景差异等多种因素,金融服务需求在当地金融机构一时难以满足。招商银行杭州分行因势而变地提出银行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贴身随行”,值此十周年行庆之际,创新推出了“浙商全国行”金融服务品牌。“渐商全国行”通过调动整个招商银行系统的资源,联动兄弟分行,依托招商银行“点金/公司金融”特色对公业务,运用现金管理、网上国内信用证、备用授信额度等创新优势产品,根据每个浙商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走向全国的浙商提供本土化的贴身金融服务,助力浙商在全国做大做强,使浙商与包括杭州分行在内的整个招商银行建立更紧密的全面合作关系,真正实现银企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人眼中,只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浙商走不到的地方。“以前我们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呢,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洋房。”望着窗外已近薄暮的天空时,从三尺讲台后走出的生意人——北京今日潮流企业策划公司董事长陈俊感慨道:“新浙商不是一句口号,是件实实在在的事,我完成这个转变,差不多用了二十年。”  相似文献   

13.
何晓春  王任华 《浙商》2008,(2):38-38
2007年12月26日,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千余浙商相聚杭城,参加“浙商与和谐发展”主题论坛暨2007年会。会上,促进会会长黄保苗向《浙商》透露,由会员企业发起的“和发”基金正在热募中,预计募集资金可达上亿元。  相似文献   

14.
姚恩育 《浙商》2012,(6):44-46
曾经以“闯天下”扬名海内外的浙商们,开始面临另外一种选择——反哺家参“强浙江”。  相似文献   

15.
徐王婴 《浙商》2005,(6):82-85
本刊关于16亿“小巨人”企业“超同”大败局的系列报道刊出后,在浙商群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日前,在本刊与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共同主办、浙商银行承办的“浙商沙龙”活动中,著名浙商汪力成、章鹏飞、钱沈刚、戚金兴、朱志平、夏建统等以超同事件为由头,就“浙商的新课题——系统风险控制”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倪丽娟 《浙商》2005,(6):52-53
在400万浙商“跳出浙江”创业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外创业并积累了一定财富的浙商开始积极回乡,“发展浙江”。  相似文献   

17.
郑宇民 《浙商》2007,(18):I0001
浙商现在应该是适应市场变幻的“万向节”,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变形金刚”,是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无敌战士。  相似文献   

18.
陈率 《浙商》2010,(3):113-114
“我认为,做强制造业是体现浙商实力的关键,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必须给制造业安上一个‘脑袋’:商业模式的创新;接上‘翅膀’:对接信息化与对接编虫资本。”  相似文献   

19.
胥晓莺 《浙商》2012,(7):72-73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的“银行吃垮实体经济”的言论从一个方面佐证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何晓春 《浙商》2011,(20):46-48
“浙江最大的优势是先发优势,新疆最大的优势是后发优势,这就是最佳的互补。市场最需要的是互补,而不是同质的竞争。”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9月23日举办的“天下浙商天山行”高峰论坛上说。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局、浙江省政府经合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聘经济顾问团以及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主办,新疆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和《浙商》杂志承办的“天下浙商天山行”活动,于9月22日在乌鲁木齐拉开帷幕。此次盛会恰逢新疆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成立1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