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要实现农村社会的经济发达.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广西贺州市信都镇的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但是发展缓慢.信都土特产品生产要走新的出路,文章从信都土特产的新出路探求地区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 《西部财会》2006,(10):65-6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审计机关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审计机关要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服务措施上大胆创新,立足本职,找准切入点,加大监督与服务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举办了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等省领导分别结合我省实际做了重要讲话,围绕如何推进我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省审计厅党组认真传达贯彻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精神,一致认为审计机关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大农业审计观念,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通过扎实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滕玉龙  张春霞 《活力》2010,(23):41-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到我国的三农问题,特别在(2006年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文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突出特点应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特别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党和国家一再重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落实好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程丽 《活力》2010,(21):105-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希龙 《活力》2006,(4):6-6,15
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重点话题。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和“两会”精神,我们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审计作为监督职能部门,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大农业审计观念,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5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作为具有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尤其是直接面对农村的县级审计机关,更要认真思索如何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邓剑伟 《国土经济》2008,(16):31-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路径选择,时其发展进行规划,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认清农村的现实状况,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实现土地集约化;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建立农业经纪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必须以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已经成为经济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但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把庞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由此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要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从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入手,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农村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培育一代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也结合我区实际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发挥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县乡两级财政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在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县乡财政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对此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哲峰 《活力》2008,(2):37-38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系着亿万农民利益的世纪工程,由于建设范围广、内容庞大、建设时期长,既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又要看到建设的困难度;既要考虑农民的真实需求,解决好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国家财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此,必须充分调动中央和各级政府、农民和工商企业几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