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 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 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 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 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 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 中心”导向脱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处于“以土地推绿地” 的“挂钩”增长态势;2)从整体联动视角看,约1/3城市的公 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整体统筹建设不协调,公园绿地发展 面临“过度依赖建设用地”困境,亟须转变成“因人口制绿, 以存量建设用地为基”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疆重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地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20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1990—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序特征、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1990—2013年人均用地约束构建协调性系数和经济弹性系数,探讨新疆城市发展的人地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大,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新疆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天山北坡城市扩张幅度最大,南疆城市扩张速度最快,东疆和北疆城市的扩张过程相对平稳。(3)通过评价新疆城市人地配置协调性,发现土地—人口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土地扩张型为主,土地—经济之间则主要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整体上,人地配置协调程度不高,且呈减弱趋势,有必要实施有力措施,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判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的关系,有利于 客观认识和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1996—2019年中 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数据,探究二者 之间的标度关系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采用基于 标度律的公园规模修正模型度量各城市公园面积达到预期值的 程度,并对规模修正指标和人均公园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得到 如下结果。1)我国公园面积与人口规模整体呈亚线性规模缩 放关系,公园具有显著规模效应,符合城市标度律特征;时间 上呈现亚线性-超线性-亚线性的阶段性波动演变特征,空间 上分异明显:华南接近线性标度关系,华中、东北、华北、西 南呈典型亚线性关系,华东、西北呈亚线性,但标度因子偏离 度较大。2)大城市在人均公园面积排序中相对靠后,在考虑 规模效应后,排名普遍提高,说明规模修正指标能在消除人口 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有效衡量不同规模城市公园面积的水平。 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规模测度能够为城市人口管理和公园 面积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为不同规模城市公园建设提供 可借鉴的比较标准,促进公园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集聚效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分析发现,伴随着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水平提升,整体上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收窄,分布更为均衡;对人口集聚水平与产出效率间的规律探索显示,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人口稠密率”指标作为对城镇化率评价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人口稠密率”纳入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2022—2030年不变价GDP增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速约在5.03%左右。从空间分布深度挖掘人口集聚红利,协同驱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要逐步打破市场分割,提升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协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处理好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党晨睿  李欣  吴江楠 《经济师》2023,(11):133-134+1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建成健康中国,合理的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对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约每2000多人里有一个人因心脏疾病发生死亡。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方法除了心血管手术等措施之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场所配置AED (公众体外除颤仪)。文章结合POI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可达性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南京市AE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口、相关设施点布局的关系进行探究。结论如下:(1)AED设施在秦淮、玄武和鼓楼区等中心区呈现高密度和“高—高”集聚分布特征;在高淳、溧水和六合区等边缘区呈现低密度和“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2)AED配备情况满足其人口数量需求特征的街道数量占全市街道总量的2/3以上;(3)通过对住房与公共设施这两类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分析发现,大部分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较低,远远低于目前医学界规定标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导致南京市AED配置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德市地处浙西山区,区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全市辖3个街道、12个镇(其中中心镇4个)、1个乡,232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39.6万亩、林地245万亩、水面13.5万亩,320、33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全市人口为509224人,其中农业人口377090人;工农业总产值达713.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7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9元;财政总收入为29.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和谐城市绿色环保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中国草莓之乡等称号。  相似文献   

8.
避免土地利用失控应纠正城市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地被征为国家建设用地。社会上普遍认为,城市化必然要减少耕地。是否真的是这样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务农的人不断转移到城市去从事非农产业,导致社会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要占用农地;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又可以腾退出农村建设用地(见下图)。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于农村,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大低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所以农村腾退出的土地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与香港公共开放空间游憩规划标准的最主 要差异在于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及其配置指标,内地《公园设计 规范》关于游憩设施分类标准相对较粗,只有人均公园陆地面 积、不同陆地面积的公园设施类型用地比例以及停车位3项定 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公园设施大类上的配置要求,缺少对 游憩设施类型及人均用地和类型指标等细致、具体的规定,未 对不同规模公园的游憩设施类型配置差异进行规定。现有指标 主要源自经验的总结,在公园游憩设施类型与居民游憩需求对 应关系上缺少具体、科学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 体育运动需求,而香港的公园设计标准在地域性、安全性等方 面更加详尽,增加了设计风格和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设 计要求。适应需求、分类设置、复合使用、已建公园和新建公 园区别对待等是对上海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主要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手机信令大样本数据中提取的上海32个大型公园游客出发、抵达、离开时间和居住地坐标等数据信息,解析公园游客时空行为,利用行为特性在公园使用中的表征将公园进行分类:基于公园的游客来源地(以下简称“客源地”)覆盖范围划分为服务公园周边区域的局地类和服务市域的广域2个大类;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分布趋势的均缓与集中特性,划分局地均缓、局地集中,广域均缓和广域集中4个中类;基于客源地核心形态紧凑与松散的特性,将4个中类分为局地均缓紧凑、局地均缓松散等8个小类。分别通过8类公园的时空指标——客源地面积、核心聚集面积、游客居住地至公园的人均OD和高峰开始与持续时间,对每类公园特征进行了量化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解析。将基于游客行为的“公园利用类型”与基于资源供给视角的“公园规划类型”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发掘产生公园定位错位的原因,并对公园的规划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Spatial Dependence and Divergence across Chinese C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urban output per capita across Chinese cities in post‐reform era. Our results suggest no evidence of output convergence across cities from 1984 to 2003. We find that cities with comparable output per capita are likely to be located in the same region; furthermore, cities tend to mirror the mobility of their counterparts located in the same province, but not the same region. The divergence in urban output per capita across the nation will continue if the current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persis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im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hesion Fund (ECF)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observed allocation. This optimal allocation is the solution of a donor optimization problem which maximizes recipient countries' GDP per capita to achieve economic converge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mpared to the observed allocation, our solution can identify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that can benefit from higher ECF transfers than the observed levels, as those having low relative GDP per capita, large population size and where the ECF has a strong capacity to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Result is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donor's utility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更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北碚老城区儿童享有户外活 动空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 评价方法,基于行政单元之下更微观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更精细 的常住儿童人口数据,以地形、道路、边界围合及用地性质等 因素划定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单元,计算各功能单元儿童人均 享有面积,进而评价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结果 表明:北碚老城区缺乏对专属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儿 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不公平;相对低绩效水平的功能单元占单 元总数的29.41%,未来应首先关注低绩效单元中儿童活动空 间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Using data from the Qing dynasty, we investigate the long‐run impact of early development on today's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We use city‐level population density in 1776 as a measure of early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examine how it is associated with today's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uch as the average night light density, GDP per capita, average years of schooling, and trade openness. We find that cities which were more prosperou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re now also brighter, richer, more educated, and more op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