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探地雷达探测坝体隐患的基本原理,以黄河韩城段下峪口下延控导工程为实例,解析了坝体不密实、脱空、局部塌陷和裂缝等几种典型隐患的雷达图像特征,探明了坝体内部隐患的主要分布范围和影响深度,经开挖验证,结果可靠,并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分析了造成坝体局部渗漏的原因,为探地雷达技术在水利工程隐患探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潘贵  侯忠非 《科技和产业》2024,24(3):180-186
介绍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沉陷脱空的技术特征、设备和工作原理,详细描述某路段沥青道路存在沉陷脱空的基本情况以及利用三维探地雷达进行无损检测的过程。通过处治前的检测结果,确定脱空程度、位置,并计算沉陷的位置、面积和高程差。通过对比两个具有不同沉陷脱空形成原因的路段,分析沉陷、脱空的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根据处治后的检测结果,对注浆、加铺等病害处治措施的处治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地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探测沥青路面内部的沉陷脱空病害程度、位置和形成原因。基于探测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并评价处治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童康益  付栋 《科技和产业》2021,21(10):367-37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表以下70 m区间普遍为第四纪软弱黏性土沉积.而在这一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又相对集中,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从而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非常必要.结合上海城区某电力隧道和管线工程项目特点,分析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拟建工程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地基变形、水土突涌、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问题,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避免本建设项目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探地雷达与钻孔数据联合解译的方法进行固废探测、地下水调查,通过钻孔标定和反射异常解译来判别目标地质体的分布范围。经钻孔验证,探地雷达与钻孔数据联合解译成果可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地质特征和目标体分布,为后续环境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谢峰 《魅力中国》2014,(25):248-248
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时间比较早,但是这项技术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应用却比较晚,经过实践发现,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普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应用详情进行了介绍,并对探地雷达测量参数设定以及地下管线的探地雷达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普查中的推广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更加准确探测白加黑路面的结构层内部隐性病害,依托茂湛高速改扩建项目白加黑路面,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开展既有路面的病害检测,并结合落锤式弯沉仪进行白加黑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可以清晰识别白加黑路面结构断板、裂缝、脱空、传力杆布设等内部状况信息,能反映出原有路面结构内部各层位病害的总体情况。在多年车辆荷载作用下,白加黑路面的反射裂缝病害比例较高,建议采取注浆、灌缝等养护措施,加强对旧水泥板与沥青层开展稳固与密水处理;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后,路顶弯沉值整体变小,有无沥青层的弯沉差值主要与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老化程度有关。为了更好模拟实际轮载对路面的荷载作用,推荐采用10 t荷载进行板间弯沉差测试,并以弯沉差为0.05 mm以上为处治阈值,进行针对性地补强处理。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坡度大小、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发育程度、降雨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博罗县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本文以博罗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柯志钦 《中国西部》2014,(21):108-109
沉井挖土下沉是沉井施工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也是施工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环节。本论文结合工程实际,简要说明了工程中施工方案,分析了沉井在下沉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中的沉井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深坑、地下室、大型设备的深基础、桥梁和码头的墩台等埋深较大的复杂建造构筑物工程.此施工方法可以同时解决好地基承栽力和地基渗透变形等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沉井技术工艺流程、施工措施、纠偏方法,以及沉井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0.
沉井封底是沉井基础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28#主塔墩沉井封底混凝土厚14 m,采用水下封底混凝土C35,设计方量为58 919.5 m~3,如此大体积水下混凝土灌注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文章从沉井清基、封底设备布置、封底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方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28#主塔墩沉井封底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李军 《科技和产业》2021,21(8):295-300
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广东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准确得到路面病害情况,是旧路处治方案制定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托开阳高速改扩建工程,采用三维探地雷达对旧路进行病害检测,得到道路表面及内部的病害分布情况,并分别与人工徒步调查路况及开挖后内部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采样间距设置为2.0 cm、驻波时间设置为0.6 ms、时窗设置为85 ns时,可达到较好的检测精准度;三维探地雷达可实现对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位置的裂缝病害进行探测,精确识别3 mm宽裂缝,并了解裂缝的发展方向及性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衬砌空洞及衬砌钢筋位置检测,对隧道灌浆状态及深度无法准确判断,不能适用于隧道衬砌后灌浆质量及深度的检测,为此,研究对传统地质雷达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灌浆孔内增设信号反射装置,在不影响灌浆施工的情况下,增强了雷达反射波,进而识别灌浆状态及深度,达到了对灌浆质量检测的目的。通过在宝棠隧道及龙岗隧道中的应用实例,检测结果证实了改进后的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可以对隧道衬砌及围岩灌浆状态进行判断,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返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王栓  李东磊  李聪  郑晓飞 《科技和产业》2024,24(14):192-198
以金洲大道站至雷锋西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排水箱涵工况为例,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土体注浆加固措施在减少地面沉降和控制沉降形变方面的有效性,揭示了盾构隧道下穿排水箱涵对地面沉降演化规律的复杂影响,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盾构隧道上方土体经过注浆加固后能显著减缓盾构隧道掘进时引起的排水箱涵及地面沉降沉降,从而有效保护地下排水箱涵以及地面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弃土场环境影响的具体情况,以系统动力学-因果回路为主要体系构建方法,建立弃土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再将两者组合赋权后的权重作为最终权重,应用到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分析.选取渑淅高速公路12号弃土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与航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该弃土场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环境影响水平为中等级别.研究结果可为施工方与环保部门对弃土场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建设工程中,对地基工程的强度及沉降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软土地基,如施工方法不当或未按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会影响房建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铁路机制砂厂的建设地附近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地质灾害较容易发生,不仅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还给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一种创新性的微动探测技术应用方案首次将微动探测技术引入机制砂厂建设工程,以便对拟建厂区进行详细的地质探测、全面的评估场地条件,并及时排查地质风险。同时,将微动探测成果与三维数据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对厂区地质情况的直观、准确展示。这一创新性方法克服了传统地质勘探手段的局限,使地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为高效、精确。基于此思路构建的三维数据平台能够真实还原厂区环境信息,提供地质灾害预警和数字化管理等服务的可能性,为相关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岩土地基在基础工程施工后,因为地基强度较低而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发生基础断裂、倾斜、地基滑动等事故。本文论述了岩土地基的处理原,分析了岩土地基的结构处理方法和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山区岩土地基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47景Sentinel-1A影像,基于SBAS-InSAR技术,对窑街矿区进行沉降监测。根据矿区沉降特征,构建GM(2,1)、BP神经网络、PSO-SVR和LSTM4种预测模型,对3个矿区2020—2021年形变中心沉降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窑街矿区大部分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矿区中心形成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157.01 mm/a,2018—2021年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681.82 mm,存在发生采空区大面积塌陷和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预测结果显示,4种模型表现出不同的预测精度, LSTM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可作为矿区地表沉降相对可靠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