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2.
协同创新机制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学刊》2016,(5)
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形势下,高校应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基础,着重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努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壁垒和障碍,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会展+"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以会议和展览项目为载体,依托会展业的产业联动效应,来促进会展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PEST模型分析表明,政府重视和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回应、国际资本注入和会展持续向好的发展业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新生代消费文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赋能为中国"会展+... 相似文献
5.
6.
7.
8.
高职类院校从创办到发展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办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为了使其发展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政府公共职能应该对此加以约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保证其产学研规划在合作方面能够具备高度的融合性,实现利益的共享,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关系,进而使得其教育发展得以推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分析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山东港口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的角度,提出山东港口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打造中国动力谷是推动株洲由传统重工业城市向现代创新型城市转变的关键举措。从企业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及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影响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指出提升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打造以动力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创新集群、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及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协同创新系统的进一步演化与发展,协同创新系统的价值网络逐渐形成。原有以传统价值链的视角研究单个企业价值网络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互联网经济下组织形态多元化的研究需求。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视角,以协同创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跨案例比较分析两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在价值创造、价值共享过程中的表现,总结出它们在价值网络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在阐明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基础上,探讨协同创新系统的价值网络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发力,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凸显。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进入了“量化”和“质化”并重的新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岗位胜任力视角,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组织选拔符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期要求的人才以及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个体、情景、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员工沉默在当今社会现代企业组织中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行为。在商业竞争激励的今天,组织中的员工沉默必然成为影响组织绩效的绊脚石。文章在分析员工沉默行为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入手,强调了民营企业在关注自身的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当关注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培训工作.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引导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新时期、新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必须创新,物联网技术下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包括:管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才能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从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英语创新教学应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即,创新的英语记忆方法,创新的英语课堂设计,创新的英语课堂延伸,使学生在鲜活的氛围中扎实学习英语,提高能力,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的多重性、动态性和协同性使得开放式创新管理不同于封闭式创新管理,创新方式的转型要求企业对原有研发管理机制进行重构。研究表明,企业对技术环境扫描的行为决定其识别外部创意的能力,基于平台型创新战略的创意筛选模式可有效降低创新复杂性,合作架构是一个“光谱”序列,企业应依据自身与合作伙伴的相容性选择恰当的合作架构,并须建立涵盖合作界面环境评估、创新风险控制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界面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