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项项目投资能否成功,作为整个投资过程起点的投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项目决策阶段对该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为了解决投资项目评审中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粗集和灰理论的投资项目评审决策模型,将决策者先验知识给定的权重同粗集确定的属性重要度结合起来确定指标最终权重,再使用模糊评判和灰色系统理论,以灰色关联度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定量评价投资项目的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借助计算机编程,使用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3,(7)
针对属性值为实数与模糊语言相混合的多属性投资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系数的多属性决策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排序结果的稳定性分析,体现了不确定性对排序结果的影响,该的方法所需计算量较少,便于实际应用。经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物期权的投资解决方案及计算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确定条件下的实业投资项目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可以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不确定性投资进行思考决策。结合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构造了基于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解决方案,比较分析了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的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4.
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投资项目最优方案的过程.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依据.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以净现值为代表的传统投资项目决策方法受到巨大的挑战,给投资项目决策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疑惑.本文在简要舟绍传统的以净现值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实物期权理论作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最优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企业研发投资来说,有一套严谨的投资决策程序十分重要.论文比较了企业投资决策的几种方法,分析了研发投资的多阶段性和成本不可逆性、研发的不确定性、研发项目的竞争等对投资收益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作者认为在研发投资决策中引入期权博弈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约束将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开发国外矿产资源是以具体的投资项目为依托的,在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就应重视其中的风险分析,在对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估计,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再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估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计量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利于作出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7.
周泽炯 《生产力研究》2004,(12):49-50,123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实物期权方法在评价项目投资决策时比传统NPV法更能反映实际。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建立了一个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项目投资时机选择、项目期权价值、项目价值以及边界执行价值,并阐述了模型中项目价值波动率、项目持有收益率、无风险利率等参数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资源类景区的投资中。该类景区投资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竞争性,使得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和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必须在景区投资决策中引入新的投资决策方法和理论。实物期权方法解决了项目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成本的沉没性和项目执行的灵活性,博弈理论解决了实物期权的共享性和竞争对手的反映。因此要在资源类景区投资决策中,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投资决策构架。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条件下企业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生产力研究》2008,(13):72-74
企业R&D项目投资往往具有复合期权的特性。由于R&D投资项目的高不确定性,其预期收益和投资成本很难用准确的数字来估计。模糊数是用来描述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文章在Geske复合期权公式基础上,用梯形模糊数来表示项目预期收益和投资成本,采用模糊复合期权方法对企业R&D项目投资进行了评价,并以某航空企业飞机发动机研制项目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资源规划(ERP)项目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投资收益评估相当困难,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ERP项目投资是一种多阶段的不确定性投资,具有实物期权的特性。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借助具体的应用案例,在考虑ERP实施包含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采用二叉树模型对ERP项目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为管理人员进行ERP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史》写作的缘起,总结了学科史的特征、结构和内容,划分了世界和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阶段。世界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造园阶段(1828年以前)、孕育和创立阶段(1828—1900年)、现代主义运动阶段(1900年—1960s)、生态运动阶段(1960s—1980s)、多元发展阶段(1980s—)。与此相对,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也可分为5个阶段: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1912年以前)、孕育和萌芽(1912—1949年)、创立和艰辛曲折发展(1949—1978年)、蓬勃发展(1978—2011年)、全面规范发展(2011年以后)。重点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动力,总结归纳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30年代,武汉与广州、南京、上海等 大城市皆编制了公园系统分项规划,处于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及 城市规划发展的初创期。为研究武汉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编制历 史及其主要技术方法,解读原始档案,并将指标、分类、布局 等技术内容与同时期国内外规划技术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发 现,武汉规划者熟知20世纪初英、美及日本的公园系统规划 模型,在编制规划方案过程中,他们辨识并借鉴了源于美国及 日本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城市现状、发展阶段及市民实际需 要,将一些指标、技术原则加以更改,制定出适应武汉的城市 公园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1980—2010年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建设全面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风景园林学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以恢复并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3个时期进行梳理,总结这一阶段学科发展的4个特征:1)风景园林行业体系逐步规范化;2)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从传统到现代;3)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由单一到多元;4)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该时期风景园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为2011年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佛寺园林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传统佛寺园林研究适逢当时学术转型及其史学流变思潮,相关态势与其时学科分化及研究方法之转变并行不悖,值得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发展脉络。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间分期入手梳理佛寺园林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发现:70年代末以前寺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尚有佛教园林研究专门化倾向,主要领域集中于建筑史学和造园学;70年代末至今的佛寺园林研究主要呈现佛道一体的园林叙述语境,但仍有学者以佛教为叙述逻辑进行园林研究且数量逐渐增多,该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更为多元,为未来宗教主导下的寺园专门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意欲从学术与史学流变角度寻找佛寺园林的研究脉络、发展路径与热点方向,对寺园研究成果、经验进行一定的评析与体认,以期理清研究思路,不足之处请诸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地景化”的定义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山 地墓园的现状问题,从人的需求、自然生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 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相关文献及 山地墓园因自然、人文因素所具有的特质,总结出山地墓园地 景化设计的“立体分层嵌入”“抽象模拟重构”“异质同构缝 合”3种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山地墓园的典型案例,对总结出 的3种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地墓园地景 化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楠   《技术经济》2020,(5):53
20世纪80年代,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教 授罗朗·古斯塔文森在阿尔纳普校区创建风景实验室,融汇三 脉斯堪的纳维亚风景园林的历史源流,即农林、早期自然保护 与城市公园,系统性、全尺度地探索一片幼林地风景的创造性 管理。风景实验室将林地规划为多林分组合,作为营林、风景 园林设计与教学,以及公共游览的同一场所,因循植物景观的 自然形态与活态结构,善用林室氛围景观,实践一种协同营 林、生态保育和风景审美效用的管理式设计,为发展多用途城 市林地提供创新实验场所。在风景实验室教研组发表的项目论 文与报告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说明主要实验原则与方法, 解析创造性管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主线,简述由风景实验室延伸 出的设计概念与项目。  相似文献   

18.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 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 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 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 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 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 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 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 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以国立国会图书馆(NDL)、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及相关院校馆藏LA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检索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日本“景观”概念源自德国农(林)学、地理学的生成过程,解析其LA学科从最初的农(林)学、地理学而拓展至工学,包括土木工学、建筑工学与都市工学的衍变关系。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统计,指出:1)其选题发展由农(林)学、造园学至工学的脉络关系;2)LA学科的文献数量始自战后而盛于新千年前后的出品特征;3)论文覆盖学科以工学为主、农学为辅的多元并存的分布特点。而日本LA学科学者的谱系,不仅勾勒出各大学景观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且也派生出中国学者的分支谱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 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 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 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 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 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 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 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 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 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 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