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政策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起施行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本文试图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就新形势下持续有效地把内部控制建设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根据这一《规范》,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5.
金伟 《产权导刊》2011,(5):49-51
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审计署等五部委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内部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本文试图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就新形势下持续有效地把内部控制建设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董中超 《特区经济》2012,(1):115-117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之后,要求从2009年1月1日从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中率先开始执行。本文以中化集团控股的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2009年度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普遍实施总结经验,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王涌刚 《中国经贸》2011,(10):85-86
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公布,要求先在上市公司实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要求,但由于历史沿革、管理体制和企业规模千差万别,如何将《基本规范》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陆英  邹慷行 《上海国资》2008,(11):42-44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已由财政部等5部委正式颁发,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0.
张铁芙 《中国经贸》2014,(22):142-143
伴随2008年、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市公司已经率先实施和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其他企业也积极参照并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得以全面启动并推广,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可靠的财务报告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广泛认可。经过多年政策指引和基本规范的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项目,其作用也日趋重大。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阐述,及内部控制五个主要构成因素的探讨,将其对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并结合日常操作的经验,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上市公司首先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控制规范,同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被人们称为是“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旨在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企业内控标准体系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取代了200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成为指导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规范,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施行内部控制鉴证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中国经贸》2010,(22):203-203
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并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执行。这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其中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确立,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实行。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霞 《中国经贸》2010,(12):50-51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我国一些企业,存在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等问题,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7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充分说明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性。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究其原因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的建议.以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规避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正处在欣欣向荣的时期,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舞弊事件纷纷上演。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运营规范、保障股东利益的重要指标。我国上市公司自2006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各自的《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下开始建设内部控制,至2014年4月,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2516家,其中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但2014年10月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证监会上市部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企业,特别是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国际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发展历程及趋势等对五部委最近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读,指出《基本规范》的出台是一项在会计审计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重大改革,将有利于提高国内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2008年5月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对于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活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针对具体的业务事项或业务活动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8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实施。这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意义重大。而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逐渐演变成经济危机,信用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加剧,内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上市公司控股的一家外贸企业,利用这一时机,整顿业务,强化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