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韬 《改革与战略》2005,(12):111-115
鉴于住房抵押贷款本身具备易于证券化的特点及其在推动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银行业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成为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由银行专门住房金融机构、政府专门机构和投资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循序渐进地发展。为此,培育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配套环境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已、经探索多年。房地产证券化也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多数探索又把证券化的突破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上。金融环境,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具有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影响力。因而重视金融环境建设尤其重要和迫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依赖于成熟的金融机构、完善的金融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刺度和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近期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需要创造条件,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各种金融条件和环境应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当务之急。论文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利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来说,关于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作用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总结了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现状,最后由此提出了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杜娟 《特区经济》2007,(8):122-123
本文陈述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与之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充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住房抵押贷款现状,借鉴美国成功经验,重点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试点方案,为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珺 《辽宁经济》2004,(8):43-4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在美国和欧洲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欧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展过程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的分析,来讨论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叶彦辰  李芳 《魅力中国》2011,(18):233-233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解决了商业银行长期资金与短期负债部匹配的这一结构性矛盾,提高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中国对于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起步较晚,基于我国庞大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本文关注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实施障碍,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文章立足于我国国情,阐述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引,通过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MBS的对策和措施,以求能够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对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有效的证券化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银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着重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意义,指出了进行证券化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它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元喜 《北方经济》2006,(14):59-60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已经探索多年,房地产证券化也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多数探索又把证券化的突破放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上.金融环境,是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具有更加直接、更加具体的影响力,因而重视金融环境建设尤其重要和迫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依赖于成熟的金融机构、完善的金融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近期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需要创造条件,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各种金融条件和环境应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当务之急.论文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利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尚处于试点与推广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市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构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证券化过程中参与主体的风险监管,对稳定我国宏观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大规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晨晨  廉桂萍 《北方经济》2007,(24):22-23
本文首先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然后对西方国家主要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进行总结,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采用表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符洋  张嵩 《魅力中国》2011,(2):321-3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己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该类贷款的特点为期限较长,流动性差,其份额的快速上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开始逐渐显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兴起,使得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风险,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及利率风险。其中,提前还款风险是关系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它将影响抵押贷款的现金流,增加抵押贷款本息偿还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即抵押贷款资产池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佟斐  郭明晶 《特区经济》2004,(10):70-71
<正> 严格意义上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为初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初级证券化是指资金短缺方(主要是房地产商)通过发行票据、股票和债券等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向投资者融通资金的行为机制;二级证券化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两种模式,表内模式证券化和表外模式证券化。本文讨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指的都是其二级证券化。 一、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疑是降低和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其资本流动性的有效手段。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背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和现存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加快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相关的法律、会计、税收制度没有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有待发展,这些形成了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实阻力。文章建议借助政府支持,组建专门的特殊目的机构,宏观方面将证券化行为纳入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微观方面使持有住房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采取积极的表外模式以实现证券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各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内在的稳定性和特殊性,使得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具吸引力的制度安排,其实质就是把金融机构发放的流动性较低、但未来收入现金流较稳定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重组为住房抵押贷款群组,然后由证券化专门机构购入,信用增级后,在资本市场上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压力逐渐加大,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为了解决商业银行面临的短存长贷的困境,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本文旨在依据我国的发展特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历史、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模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可以扩大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增强住房抵押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住房金融的良性循环,也为证券市场提供了一种中长期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何成了"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发展》2005,(6):79-80
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这一决定使争论已久的资产证券化尘埃落定。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住房抵押贷款属于银行信贷资产的一种形式。其实早在2000年,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界就成了焦点话题,一直为业界和媒体津津乐道,资产证券化停留在研讨会上、银行的文件柜里,最终在此时推出,并且…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资产运作和风险分散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终于在学术界的呼吁和金融界的企盼中走向了前台,但在税务制度上尚难以对其形成有力的支持。本文从税务问题的角度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各纳税主体和税种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