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 《宁波经济》2001,(1):14-17
2000年上半年,包括IMF,亚行在内乎所有的国内外预测机构和个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都在8%以下,然而200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公布,中国DGP的增长达到了惊人的8.2%,令专家们大跌眼镜,一液之间,大家不得不纷纷调高对个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若丽 《山东经济》2005,21(3):21-23
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市场经济较晚,房地产市场机制、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就需要我们研究问题,找出对策,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科学而全面的依据、切实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2004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2005年,中国经济将在完善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改革体制性弊端挺进。  相似文献   

6.
7.
8.
一、影响今年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近两年来,国家把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2004年中央实施了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将土地和资金纳入宏观调控范围。各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房地产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文主要就宏观经济调控对常州市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常州市应如何正确对待宏观经济调控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此课题实际上是试图从常州市的角度,对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常州市房地产业应该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常州的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泰国从60年代开始实行“以民间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完善这一体制的过程中,泰国既没有照搬西方早期资本主义阶段的那种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仿效日本和韩国那种利用强大的官僚体系进行强干预的做法,而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实行了一套具有泰国特色的弱干预方法,国家在各个时期确立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上期的“委员建言”栏目中,本刊选登了部分委员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本期的栏目中,本刊又选登了四篇委员发言,重点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两会”热点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5,(3):27-29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失败的十年”已成为我们终生所见的最不同寻常的一种经济现象。没有一个国家如此迅速地从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先地位一落千丈跌至谷底。  相似文献   

16.
一、宏观经济调节对开发区发展的意义首先,国家从宏观上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开发区的发展。因为基建规模过大,使国家不能集中力量支持开发区发展;通货膨胀的结果无论是在生产资料还是在生活资料方面都给开发区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宏观调控措施不配套,助长了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及微观经济的“无所适从”,妨碍了开发区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无形成本”的增加等等。因此,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正常化,能给开发区创造出一个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促进开发区的正常发展。其次,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带——内地的梯级式、多层次开放格局。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否在对外开放中起到先进技术“传递源”和所在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开发区对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敏感,要求宏观调节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诞生于西方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经济危机时期,奠定了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在后来学者的争论中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在快速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可以借鉴凯恩斯主义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有关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和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调控经济的发展。中分析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结构失衡日趋严重。对内看,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储蓄始终大于投资;对外看,表现为顺差、外汇储备激增,国际收支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