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又称保守性原则,它是指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稳健原则虽萌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19世纪,而真正的起因则缘于会计估计和不确定因素.由于会计信息有些是由估计而来的,而未来的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一种不虚增资产和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应用的警惕,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谨慎性原则已应用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绩效.但在应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探讨,以求改进. 相似文献
2.
去年,财政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2001》。打破了以往分行业、分企业组织形式制定会计制度的格局,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和有用性起着重要作用。此次改革,突出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方面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有的12条一般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预计…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会计信息失真,高估资产、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是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这一原则在我国运用于1992年,经过近十年来的应用其内容越来越丰富。作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现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运用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一、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一)坏账准备计提:原制度规定必须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计提,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又称审慎原则或稳健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即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确认和记录,而没有实现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这一方 相似文献
5.
孙巧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16-17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12项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6.
7.
8.
不确定性 (或风险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会计 (财务会计 )是计量微观经济的基本工具 ,在财务会计中体现谨慎性原则与会计的客观反映不仅不相矛盾 ,反而是市场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客观要求。只要市场经济存在 ,谨慎性原则就不会从财务会计中消失 ,而且只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我国2 0 0 1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较好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 ,必将更好地提高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计量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工具。面对市场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财务会计实务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会计核算是供水企业最根本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谨慎性原则应用在企业会计中有着关键作用,它能够防止企业在统计资产收益上夸大虚实,还能保证会计提高真实有效的信息保证用户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利益。供水企业在针对会计素质方面要进行综合审定,要能合理应用及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观念,有效杜绝一切会计危害三方利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财政部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和五个具体准则的修订突出和强调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为企业实行谨慎性会计处理奠定了政策基础。如在“建造合同”准则中对工程预计损失的确认;“或有事项”准则中对预计损失的确认;修改后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两个准则中基本上不允许确认收益等等。这一系列现象表明谨慎性原则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经济学观点,不确定性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人们的主观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当一项经济决策可能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果时,不确定性就自然出现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和投资者都很重视资本的保全,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待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特别是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经济业务时,持谨慎态度应该说是合理的。稳健主义来源于不确定性,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即风险性所作出的积极反应。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会计信息以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的不确定性也就进而转化为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量的主体、计量的客体、计量的假设和原则以及计量方法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会计上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消除这些不确定性,也不能用完全珠会计制度去规范会计行为。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会计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寻求一条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地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 相似文献
17.
张东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42-4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实际上就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要遵循的谨慎性原则。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会计制度》充分贯彻“谨慎原则”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归纳了谨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运用和体现,在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即目前依据我国国情,会计制度既要充分贯彻实施谨慎原则,避免企业“虚盈实亏”;也应该考虑如何规范和防止企业随意、过度、滥用谨慎原则,以致过量产生不当“秘密准备金”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谨慎 (稳健 )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 ,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 ,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是以谨慎的态度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谨慎性原则在国外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我国 1992年首次明确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其后在陆续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谨慎性原则的体现1 对资产重新定义。新《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过… 相似文献
20.
1、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中明确规定: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其差额不得计入重组收益,而应计入资本公积;债务人以高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