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6.8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其中,银联在线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为用户网上缴费、慈  相似文献   

2.
6.8 “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银联在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具有银联特色、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其中,“银联在线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  相似文献   

3.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下发之后,本刊第8期曾对电子支付行业格局进行剖析。首批牌照下发后,国内电子支付行业格局基本形成。银联从线下走到线上,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全新的网上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企业呈现不同的发展途径,强者如支付宝开始进军线下支付,弱者如未获牌企业只能与获牌企业或银行合作,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马珊珊 《新理财》2013,(7):69-71
2013年4月,阿里金融继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之后推出信用支付功能,这一功能先期只开通手机无线支付,在部分地区试用,随后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事实上,早在2011年6月,中国银联就在北京正式推出"在线支付"和"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融》2011,(11):53-53
2011年9月28日,中国银联和中网建设银行在北京共同宣布,建设银行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式上线,建设银行的客户可率先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南、四川、厦门、宁波、青岛、云南、大连等11家分行办理。此次上线的银联手机支付业务,主要面向建行金融IC卡客户,提供远程和现场支付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联     
《时代金融》2013,(1):58+68
<正>银联创新产品亮相中国国际金融展中国银联与中信银行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2012年12月20日,以"融汇科技创新引领金融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开幕。中国旅游卡、"银联迷你付"、"银联在线支付"、"银联手机支付"等银联创新产品以新颖的支付方式、丰富的服务内涵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成为展会亮点。2012年12月6日,中国银联与中信银行在北京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开展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合作,将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服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     
《时代金融》2011,(28):54-55
<正>"银联在线支付"荣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创新品牌大奖"2011年8月31日,"银联在线支付"在北京荣获2011年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颁发的"影响中国2011年度创新品牌大奖"。"银联在线支付"于今年6月推出,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与商业银行共同打  相似文献   

8.
当银行卡遇上互联网和手机,引起的反应足以改变原有的支付产业格局。 在这个网购风靡全球的时代,传统线下POS商户纷纷转向线上拓展业务,而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繁琐的操作步骤使得有着“5A银行”之称的网上银行难以普及,广大网民对便捷、安全的支付模式的需求日趋强烈。如日中天的支付宝捷足先登,于2010年底推出无需开通网上银行的快捷支付业务,目前其用户已达6500万。作为我国唯一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也于2011年6月应时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联     
《时代金融》2013,(16):61+72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共推"手机钱包"4月1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在北京举行的三星新款手机发布会上宣布,双方推出三星GALAXYS4"手机钱包",可在全国超过120万台银联"闪付"终端上快捷支付。此前,银联与中国移动已完成TSM平台(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对接,并吸引了中行、中信、光大、广发、浦发等多家商业银行与银联TSM互通互联,实现了金融和通信两大行业在移动支付技术方面的兼容。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融》2011,(9):59-59
2011年8月5日,中国银联与全球手机创新和设计领先者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整合各自优质资源,围绕银联手机支付业务(HTC),开展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用户打造更便利、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作为银联手机支付研发和推广的重要合作伙伴,HTC致力于通过创新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并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了多款定制化手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金融》2013,(9):80-80
<正>中国银联一直致力于联合商业银行和产业各方推动银行卡支付领域的创新,重视银行卡使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银联在线支付"作为中国银联"线上银联"的重点创新型业务,始终致力于为广大银联卡持卡人提供更加便利、安全、高效的支付体验,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支付产业持续升级发展。本期银联卡专栏,小  相似文献   

12.
寇冠 《金融电子化》2011,(11):28-30
2011年9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联在北京共同宣布,建设银行的"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式面向客户推出,建行客户可率先在北京、上海等11家分行办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银行战略性的将移动支付业务作为提升金融支付结算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携手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和深化在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4,(3):28-29
正"我们确实不想让大家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银联总裁时文朝在特急文件下发前一日曾如是说。央行的两份"特急文件",似乎又掀起了一场移动支付模式暗战。不过,这次不是中移动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的13.56MHz标准,而是执行13.56MHz标准的NFC手机支付与看似近距支付、实为互联网支付的条码(二维码)支付的博弈。与同样用于移动支付的NFC手机支付模式相比,条码(二维码)支付绝对是客户体验的优秀代表。二维码早期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9,(22):51-51
10月29日,中国银联和鄞州银行在宁波举行仪式,宣布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式登陆宁波。这次合作是中国银联、商业银行和通信运营商在金融IC卡账户手机支付领域上的首次携手,是国内支付领域的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15.
一、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1.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总体思路 作为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主营业务是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但是,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提高持卡人服务水平和引导使用银行卡也是银联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尽管现阶段手机支付仅是电子支付领域中补充支付渠道,但随着对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手机支付将发展成为与现有多种电子支付渠道并存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融》2010,(8):58-58
2010年6月8日,在“2010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上,银联手机支付荣获“国家金卡工程2010年度金蚂蚁奖自主创新奖”,这标志着中国银联手机支付业务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认可。银联手机支付是将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的新兴支付方式,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以手机为支付信息处理终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为中国电信用户免费开通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办理银联翼宝手机支付卡,就可将手机免费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这实际意味着在手机支付标准上,中国电信已完全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标准,且已开始实质性推向市场。目前,中国银联主导的手机支付标准尚处于市场推广初期,使用过的公众不多,而北京电信的银联翼宝依托的是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9日,中国银联发布"十一"长假银联网络交易数据。今年"十一"恰逢国庆、中秋假期叠加,假日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创下黄金周新高,达到1.37万亿元,交易总笔数7.28亿笔,日均较去年"十一"黄金周分别增长36.2%和11.7%。银联卡及银联手机闪付新兴支付方式的迅速普及,让居民假日消费获得更加优质的升级体验。以Apple Pay、Sumsung Pay、HuaWei Pay、MiPay和HCE为代表的银联手机闪付业务增长也较为明显,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9%和214%。银联二维码今年上半年推出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十一"期间日均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1,(31):53
<正>2011年9月28日,中国银联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共同宣布,建设银行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式上线,建设银行的客户可率先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南、四川、厦门、宁波、青岛、云南、大连等11家分行办理。此次上线的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4,(4):44-44
正4月23日,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支付"迷你IC卡",并在广东地区率先启动试点。这项基于金融IC卡应用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将为持卡人体验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提供新的方式选择。"迷你IC卡"是由银行发行、手机SIM卡大小的金融IC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置入专用NFC手机,就可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还可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