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言 “碳金融”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主要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银行信贷等。为了使我国在碳金融领域发展顺利,并且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优势,本文以碳金融市场上的主体——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为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王广升 《云南金融》2011,(6Z):93-93
<正>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CO2,简称碳)的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作为价格信号激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领域的研发与投资,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应运而生。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以商业银行为平台,加快建立和完善构建碳金融体系。本文从当前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提出几点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碳金融发展快速,一些国家关于碳金融展开了研究、交流与合作,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市场化手段。本文引入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借鉴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经验来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各缔约方在会议上唇舌激辩,互不相让,再次显示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存在地域间的区别,无论哪一国排多少气体,其造成的危害均由全体人类共同承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下的碳金融碳金融指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金融活动,可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按照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和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前者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后者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如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按照减排约束力又可区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服务于碳排放交易的金融业务和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无疑将成为国际碳金融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如何顺应全球低碳革命和低碳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发挥低碳金融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我国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碳金融集散地和最具全球影响力的碳金融中心,形成我国金融产业新的增长点,并通过碳金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大龙 《青海金融》2011,(11):35-38
当前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商业银行竞争的新领域,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七个主要障碍,进而提出了相关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郇志坚  李青 《新疆金融》2010,(8):102-122
<正>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CO2,简称碳)的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作为价格信号激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领域的研发与投资,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应运而生。碳金融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短期来看,碳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甘肃金融》2010,(9):18-20
2010年1月8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宁夏宁东风电二期工程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次性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注册。这是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首个  相似文献   

10.
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具。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从我国碳排放实际出发.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碳金融的主要做法,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在碳金融的兴起背景下提出碳金融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发展碳金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后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正视银行业资源禀赋,围绕低碳项目建设、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积极沿着绿色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轨迹,探索碳金融业务创新,加快培育生产和消费领域碳信用市场,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IET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JI主要用于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的合作减排,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在其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受到了全球金融机构的关注,各大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纷纷积极参与到碳金融市场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阐明了碳金融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历年能源消耗总量为基础数据,通过碳排放公式将其煤炭消耗总量转化为碳排放总量,依此反映出中国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市场需求和前景。随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尝试开展碳金融业务的主体——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霖 《现代金融》2010,(6):37-38
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目的开发。因此,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就是CDM项目的投融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开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也因此催生了低碳金融的发展,发展碳金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理论分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碳金融业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碳金融,是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碳金融的巨大市场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机会。本文回顾了碳金融的源起,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碳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推动碳金融业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商业银行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大力开展碳交易金融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京都议定书》影响的逐步扩大,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压力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易方兴未艾。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包括小水利蓄能发电、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垃圾深埋生产沼气、钢铁厂废气废热利用、煤矿瓦斯发电、林业再造项目等)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作为商品出售给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附有强制性减排义务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碳源(减排二氧化碳称碳源)、碳汇(吸收二氧化碳叫碳汇)排量交易和碳交易业务衍生收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开展碳交易业务作为环保新金融业务正引起各家商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很多国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缓慢的现状,文章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以供参考,旨在使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可以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发展碳金融的主要做法碳交易平台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交易,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排放权交易体系(ETG)、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洲国家信托(NSW)。加拿大、新加坡和日本也先后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各国通过建立碳交易所,促使交易价格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市场化比较完善的国家还通过碳交易所进行排放信用的期货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