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郭玫 《云南金融》2011,(8Z):26-27
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很少有人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析,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概念的同时,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顾珺 《会计师》2014,(12):8-10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由传统收益表向综合收益表改进已然成了业绩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便是全面收益理论。鉴于此,本文试从全面收益的概念入手,从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几个领域诠释全面收益形成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决策相关论"、"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个层面剖析"全面收益"理论的内容,以求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赵洪俊  章雁 《上海会计》2009,(5):18-19,13
全面收益理论是在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收益观,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历程开始,得出全面收益理论的特点,并结合中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全面收益是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的新概念,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为充分有用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利润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基础编制的,这种收益报告只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已经实现的收益,不反映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全面收益理论与方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企业收益报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郭岚 《福建金融》2008,(8):42-44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正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目前只是体现在部分内容上的趋同,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并未完全表现出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是否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全面收益报告?实行全面收益报告,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从全面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全面收益表与传统收益表的主要区别进行分析,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虽然迫切需要改进收益报告,但距离实施全面收益报告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另类投资领域中的对冲基金研究对于中国正在兴起的私募基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对冲基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的文献内容,收益的定价方法、收益数据的偏差研究、风险的估测方法、风险测量的不足、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影响等,研究发现对冲基金的风险未被正确认识而收益表现被高估.这为全面认识对冲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融学家一直致力于解释新股超额收益这一现代金融理论之谜.本文对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新股超额收益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非对称信息、代理理论和行为理论三个角度对新股超额收益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文章最后分析了新股超额收益研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FASB和IASB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萍 《会计研究》2007,(9):35-41
本文对FASB和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认为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中重视理论研究和利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我国需要加强收益相关理论的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国家准则的制定仍应保持一定独立和自己特色;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动,但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有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收益报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综合收益会计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亦称全面收益)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将其定义为除业主交易之外的一切权益(净资产)变动.但这一概念的实际运用还是出现在近年改进业绩报告的研究中.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传统收益会计理论的改造和发展.那么,传统收益会计理论有什么缺陷、现行会计实务与传统会计收益有哪些背离、综合收益理论有何基本内容、其实施的理论前提是什么?本文试图简要介绍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利润表项目进一步增加,将部分未实现资产增值收益纳入利润表,这在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可靠性.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改进意见,建议用全面收益代替净利润作为利润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综合收益是在经济学收益基础之上采用会计方法衡量的企业收益,相比传统的会计收益,它所能反映的企业收益将更为全面详细。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综合收益观念的阐述,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综合收益做了简要的概述,并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引入综合收益理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研究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方法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它既是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针对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进行了相应评述,希望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关系契约理论为出发点,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对外披露其存在的内控缺陷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上市公司履约与违约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经济学曲线对履约成本与履约收益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只有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监管质量,才能震慑违约行为;鼓励披露、支持披露、正确地看待所披露的内控缺陷,提高履约收益,以此不断维护和强化契约的法律效力,从而提倡履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刘君 《涉外税务》2007,232(10):66-69
新会计准则已将资产负债观的收益核算理念全面渗透到所得税会计核算中。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在对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示。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下,会计收益还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为此,有必要以提高会计收益质量为目标,借鉴经济收益概念,引入全面收益理论,以增强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关联性;补充现金流量预测信息,以增强会计收益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一)全面收益理论与资产负债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观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在计税基础上,由原来强调从收益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到现在强调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企业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收益报告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此来对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婷 《云南金融》2011,(6X):171-171
统计套利模型是基于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建立起来的,在对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估计相关变量的概率分布,并结合基本面数据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发现套利机会进行交易。统计套利这种分析时间序列的统计学特性,使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实践方面广泛应用于个对冲基金获取收益,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资本有效性检验以及开放式基金评级,本文就统计套利的基本原理、交易策略、应用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风险—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始终未能取得一致、稳健的结论。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类,根据实证结论将已有文献大致分成了三类:风险与收益正相关、风险与收益负相关以及风险与收益不相关或关系较为复杂。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并认为从行为角度出发进行风险与收益权衡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