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世佳 《云南金融》2011,(7X):229-230
信息甄别是一种从信息劣势方的角度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我们通过对非对称信息及其危害以及信息劣势方行为的论述,给出了信息甄别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主体;通过劳动力市场中雇员能力信息不对称问题,讨论了信息甄别模型及信号传递模型的关系,并论及运用信息甄别的一般思路;最后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信息甄别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带保证金的两期保险契约模型,该模型将保证金、风险保证期作为甄别工具,对投保人风险类型进行甄别,给出了可以产生分离均衡的斯彭斯-莫里斯分离条件。分析结果指出R-S基本保险模型是所建模型的特例,因此所确定的保险契约给低风险投保人带来的福利不劣于基本保险契约,并通过数学证明给出了前者相对于后者帕累托改进的充分条件;最后以算例形式对各类保险契约的效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最优时带保证金的两期保险契约不仅是部分保险契约的帕累托改进,同时也是其他几种典型保险契约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保险市场,分纯逆向选择问题、纯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混合模型三种情形,从简单到复杂、分层逐次地综述了国内外理论界有关保险契约设计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国内外理论界都由单纯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转向了适用性更强的混合模型研究,注重提高具体保险市场交易效率的分析,而数据实证分析、多阶段动态模型分析方面主要是由国外学者完成的。并且国内外理论界一致结论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可实施的保险契约不能达到Pareto最优,这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提供了契机。未来理论研究应该侧重于提出可实施性强、更接近于保险实务、可直接用于开发设计新保险服务产品的严格Pareto改进的保险交易契约。  相似文献   

4.
5.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在管理者收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平 《中国外资》2008,(10):45-46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是我国管理者收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剐模型来缓解和消除管理者收购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金管理人行为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道德风险的根源.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存在于基金投资、交易、销售、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具体风险表现为:净值操纵、操纵市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群体思维的危害和羊群行为、基金销售中的道德风险、基金交易中的道德风险、信息披露中的道德风险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Madhavan,Richarson and Roomans(1997)模型对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进行了经验比较.首先将隐性价差分解为逆向选择成本和指令处理成本两部分,然后以隐性价差中逆向选择成本所占的比重作为市场信息非对称程度的衡量指标,最后以该衡量指标实证比较了沪深两市的信息非对称的日内变动模式和大小.经验分析表明,沪市信息非对称程度的日内变动模式呈倒"U"形,而深市信息非对称程度的日内模式无明显规律;与沪市类似,深市信息非对称在开盘初期呈上升趋势和午市连续竞价的末期呈下降趋势;沪市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在大多数交易时段要大于深市.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分投保人为两种及两种以上风险类型建立了带甄别期的保险契约模型,指出可以利用投保人在甄别期的风险发生情况来推断投保人的风险类型.带甄别期的保险契约是指:自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的一段时间内(甄别期),如果投保人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将给予一定的赔偿,甄别期过后,如果投保人再次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将不再给予任何赔偿;如果投保人在甄别期未发生风险,而在甄别期之后的剩余保险期发生风险,保险公司仍然给予与上述情况相同的赔偿.证明指出效用最优时带甄别期的保险契约不比R-S传统部分保险契约差,并给出了前者是后者严格帕累托改进的充分条件.此外,对于两种以上风险类型情形,证明了满足对次低风险投保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是满足对其余高风险投保人激励相容约束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充分条件,进一步指出该充分条件的集合恰是带甄别期的保险契约能够产生分离均衡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以一个算例说明确实存在效用最优时带甄别期的保险契约是R-S传统部分保险契约的严格帕累托改进情形.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从Stiglitz&Weiss和Jaffee&Russell这两篇经典文献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信贷配给现象之后,涌现出众多的理论文献对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现象和信息甄别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有的信贷市场基本理论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果:一是信贷配给的信息不对称成因;二是抵押物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三是贷款额度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同时其理论研究框架在银行类型假定、借款人类型假定、以及描述借款人行为的效用函数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还是需要从寻求贷款当事方的真实信息上下工夫。同时,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该问题的解决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还是需要从寻求贷款当事方的真实信息上下工夫.同时,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该问题的解决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政府规制实践中,规制者和被规制者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思想,分析了LM机制和伯圣科-萨平顿规制合同等模型的内在机理。指出政府可以通过这些激励机制来打破被规制者对信息的垄断,从而提高规制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转型经济中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我国政府规制应引入激励性规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税收筹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企业所获得的信息精度越高,信息的价值越大,所进行的税收筹划也就越有实用性,越有可能成功。在现实条件下,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税收筹划的实践中,企业应根据税收筹划的不同领域制定多套筹划备选方案,筹划的方案越多,筹划的实际效果就越佳,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信息非对称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引发信贷配给,由此提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信用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引入民间闲置资金、规范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等建议,以期更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在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同时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7.
武伟 《云南金融》2012,(6X):208-208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武伟 《时代金融》2012,(18):208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是造成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针对当前钢材市场质押、互保联保、担保公司担保及“准金融”四种融资模式,结合非对称信息和博弈理论,深入揭示其风险特征和机理,根据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管理手段,破解由信息非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构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化解个体钢材市场危机是当前保持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