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房地产真正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21CBR》:2013年以来秦禾集团的拿地,大多数都是高溢价、高楼面价、高总价的"三高"地块。你们如何评估未来房地产市场?黄其森:2013年上半年,泰禾因为拿的都是地王,很多人有质疑。事实上,上半年160亿的土地款,除了规定的20亿还没有到期外,已全部支付结清,这点上可以说明我们资金的实力和状况。另外我们在年初就抢先起步拿地,房地产最大的成本是土地成本,地拿对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2013年下半年在北京,一块地都没拿。我们一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房地产这几年整体调控不断,形势不太明朗。我认为,真正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因为从建筑寿命  相似文献   

2.
我年初预测,2013年经济将以整体回暖来响应我们的"冷热不均"。为什么会"冷热不均"?2013年会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现有政策只可能出现弹性变化,但不太可能退出,只能是有的地方加强,有的地方在减弱。整体来看,2013年政策调控不会减弱,所以在这方面,投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还得回归到市场的供需层面来看问题。事实证明,我的预测应验了。需求反而没有问题。从人口聚集和经济  相似文献   

3.
赵丽 《现代商业》2013,(17):60-61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实施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存在泡沫成分,并提出防范方案。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而房地产业却提前"回暖",出现了量价齐涨的繁荣态势.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两难选择,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保障性住房体制、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房地产业务创新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各房地产企业信心不断增强,房地产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状况纷纷做出了战略调整,各企业开始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资战略部署。5月30企业恢复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企业拿地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加大了项目推盘力度,期望在市场回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相似文献   

6.
李迅雷 《新财富》2009,(7):42-44
从中长经济周期看,中国本轮房地产周期始于1999年,虽然经历了2003—2004年、2007—2008年的调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拐点,至今仍处于上升周期,当前房地产业的回暖即是一种反映。由于房地产市场为私人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目标,其回暖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在2010或2011年进入新一轮的中周期。而这一周期的回落必然与房地产上升周期的终止相一致,从日本的经验看,其拐点可能出现在中国人口红利期结束的2015年。  相似文献   

7.
于闯 《中国拍卖》2009,(6):15-17
2009年,房地产业似乎面临着新一轮好机遇。全国楼市出现"回暖"迹象,随之而来的是:不少城市的土地拍卖成交的槌声又热闹地响了起来。"回暖"之下,地方政府早已按捺不住卖地冲动,开发商也难挡买地的诱惑,新一波"拍地热"如天气一样快速升温,面对回暖,也有专家提醒警惕房市泡泡  相似文献   

8.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升2009年,在市场回暖、销售加快等积极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逐月加快的势头。去年1~10月地产开  相似文献   

9.
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针对这一表象,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原因从消费者信心、通货膨胀预期及市场流动性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受奥运概念的刺激,北苑区域作为发展相对成熟、靠近奥体核心的区域,其住宅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引发了房地产投资的热点。但是,整体上看,预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有回暖可能,但价格、销售的增长都将回归理性,过去数年的快速涨幅将难以重现。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一季度,北京的楼市迎来一拨"小阳春",许多楼盘的销量出现了回暖现象,个别楼盘甚至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如石景山区的远洋.沁山水、顺义区的金汉.绿港等。毫无疑问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有了一次阶段性的明显回升。于是有人提出:楼市是否真的触底?这对买房与卖房双方都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张琳 《光彩》2015,(2):10-12
接近九成的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许多城市的库存压力大于预期,楼市回暖之路更曲折,但房地产市场真的到了"崩盘"的地步吗?2015年1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0542万元,环比下跌0.44%,这是百城房价连续第8个月下跌,下跌城市数量达85个,接近九成的城市房价跌回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金九银十是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最绚丽的一道风景。大概从2006年那个秋天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了两三年的折腾开始显现效果,金九银十也开始只成为一个符号:淡销时是地产人心中的期盼,旺销时则用不着它。当2010年4月本轮严厉的宏观调控开始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走到了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而本年金九银十之前的八月,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相似文献   

14.
张帅 《中国市场》2013,(48):69-70
通过构建盘锦市房地产预警体系,计算三大板块指数,基于控制图原理确定预警区间。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论,盘锦市房地产市场除2009年出现异常外,其他各年均平稳上升。可以预计2013年及2014年盘锦市的房地产市场仍会保持平稳运行、多项指标有稳中略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周丹 《商》2014,(25):54-54
城镇化是今年来改革的大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城镇化是我国近几年的改革方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投资总额快速上涨。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城镇化为城镇化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因更多的人口涌向城镇,是城镇的住房需求增多,以致于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加大投资,文章主要从城镇化这个因素出发,研究城镇化率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得出城镇化率对房地产投资总额影响的原因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引起房地产投资额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冯嘉雪 《中国市场》2009,(42):42-43
<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回暖,让众多业内人士在意外欣喜之余,不禁再度摩拳擦掌起来。2009年7月下旬,在"中国地产金融年会"区域巡回峰会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对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表现连呼意外。她透露,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量就已达到去年成交总量的80%,签约量也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  相似文献   

17.
曹玥 《中国市场》2014,(21):86-87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加之近来我国一些限购政策、保障房政策、"新国五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各家房地产商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立足于我国房地产调控的特殊背景,对房地产营销策略的营销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找寻多种营销方式,是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目前我国房地产营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适用的房地产营销策略,以期待我国房地产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13,(5):96-97
为应对2012岁末、2013年年初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势头,2013年3月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3月1日发布的"新国五条"政策,开启了打击房地产泡沫的"第一枪"。但就在一个月前,对"新国五条"中的"出售自有住房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政策,市场上一直争议不断。质疑者认为,对于诸如北京这样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徐榆秋 《现代商业》2011,(26):48+47
对于2011年继续收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资金链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命门",众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未来决定中国房地产命运的,已不只是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等传统能力,房地产企业多渠道的融资能力和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将最终决定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地位。一直以来,房地产业的快速房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健康的房地产业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中的血液。有效解决房地产业的融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降低金融风险,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此,本文从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现状着手,找出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弊端,进而考察了国外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涛 《浙商》2009,(11):I0003-I0003
2009年春节以来,冰冻近一年之久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转机。从杭州市场来看,成交主要表现为中小户型和高端楼盘。我们认为目前市场成交回暖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压抑近一年之久的刚性需求集中爆发,低总价小面积户型热销是其集中体现;二是去年10月份以后的信贷快速扩张,通胀预期日益增强,高端楼盘保值增值能力重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