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长江沿岸17个内河港口为例,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外生性影响因素联合估算2012—2017年港口效率,使用收敛性分析工具研究港口效率趋同和发散情况。结果表明:长江沿岸港口整体平均效率偏低。其中,重庆及下游的江苏区内港口效率较高;安徽境内港口效率不高,存在“塌陷”现象。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值占比对港口效率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万吨级码头数量及进出口贸易增加则不会促进港口效率提升;长江沿岸港口效率收敛性较弱,各地区港口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上海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收入分配体制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钣”、“平均主义”传统分配格局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完善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特别是加强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控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多来,东莞市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一直面临会计核算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自贸区建设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福州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在长期内会促进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但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对进出口、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未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目前福州港口物流产业并没有对外贸活动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的“双区”叠加优势加快福州港物流发展,同时加强港口的集疏运能力、与临近港口的合作以及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发展战略亟待改进。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应建立区域增长极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即将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到一个开放式的区域中,以港口群为重点,以能源和资源产业为主导,以临海产业为突破来构建“钦防北经济增长极”产业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多边共赢、效能显著的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探讨,不可否认,港口物流成为了当前我国物流形式的一个新的部分。近几年,我国港口物流才开始作为一个重点话题在媒体上以及学术上被关注和研究。新的时期,我国的港口物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立足于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路径,为新时期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四川河流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港口建设的投资不足,影响了四川水运的健康发展。要解决四川内河港口投资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探索有效的投融资体制。本文以项目区分理论为基础,针对四川内河港口投融资的现状和不足,探讨能适应内地经济发展、充分调动民营资本、促进内河港口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博览》2008,(11):57-57
中国交通运输部官员在“中国-东盟港口合作高官会第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广阔,北部湾吸引世人目光。随着本次高官会议的威功举办,中国和东盟将跨越经济体制的樊篱,建立起港口合作的新机制,区域内沿海和内河港口发展将大有可为,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快速发展的精彩大戏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9.
覃炳宏 《全国商情》2010,(13):24-26
大港口建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标杆”,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龙头”。要让这个“龙头”真正舞起来,广西还要在码头、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专用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出口加工、对外贸易、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联动大西南等方面下苦功。  相似文献   

10.
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经济发展缺不了水,生产建设少不了水。我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水资源短缺直接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和提高全民、全社会节水意识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港口、产业和城市是"三群联动"的主体。文章从三群联动视角入手,通过对福州可门港进行个案研究,发现港口开发的一般路径。天然的资源禀赋赋予港口开发定位;在政策及腹地产业中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下,港口临港产业动力源被撬动,催发腹地产业、临港产业的聚集,推动港口有效开发;在产业带动经济活力、城市配置资源要素的影响下,发挥港口"内扩外拓"的作用,形成三群联动促进港区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宗教文化作为宝贵的旅游开发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已制定了《株洲市宗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宗教文化旅游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动推动株洲旅游业的发展。但宗教旅游资源利用条件不够完备,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整体不均衡,宗教文化旅游辐射力度不强。应突出"主题",挖掘"特色",打造"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多方整合;注重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提高寺观内在引力。  相似文献   

13.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生态田园城市”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城市”和“田园城市”优点的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域性、高效性、和谐性、持续性、均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江阴市已具备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加快全域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全域生态保障体系、全域产业生态体系和全域民生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田园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研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通过“企业+农户”、“农超对接”、“休闲农业”、“工业旅游”和“服务外购”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实现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其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启示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培育龙头,推进产业集群;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如节目低俗化、同质化等问题。应通过重塑媒介议题,加强舆论引导;倡导绿色收视,提升文化品格;坚持平民路线,加强互动传播;坚持本土原则,实施立体传播;树立创新意识,打造品牌形象等举措来提升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促进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在宁波城市发展中处于突出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政策推动、宁波战略地位提升以及宁波网络化城市模式等原因而导致.历史原因一是地理环境决定;二是宁波历史上建城城址选择以物流通道为凭依影响;三是“市舶司”海关制度设立保证;四是利益诱导驱动许多人从事物流业形成传统.分析物流业在宁波社会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意义在于是明确物流业是宁波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打造物流名城,进一步明确“以港兴市”“以市促港”以及“港桥海”联动仍然是宁波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北京纺织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纺织企业在北京建设"时装之都"和"三个北京"的契机下,实现着由主要依靠制造业带动的传统纺织向依靠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带动的现代纺织转型,但企业在进行全面调整、改革、改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阻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拓宽招聘渠道、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及投入、规范培训流程、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跟踪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也是重庆的重大使命,发展旅游业并合理进行旅游产业布局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城乡统筹及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分析了重庆旅游产业布局与推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在城乡统筹中重庆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经济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绘制了鲜明的世界图景:现实存在的软实力竞争国际环境,使得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而发挥特殊作用;世界城市文明形态从“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的转型,赋予了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文化产业绿色经济内涵;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群战略规划,在推动西江经济带以城市群形态进入国家战略框架的同时,凸显西江城市群与文化生态之间的矛盾,生态优先战略由此成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特别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省直管县"是目前我国财政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对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相对于"省直管县","市管县"体制存在增加管理层次和成本,降低行政效率;加剧县级财政困难,阻碍县域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村的发展;与现行法律的冲突等弊端。但"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不衔接;管理成本增加;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中心城市发展受限;县域间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县域间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及其推行条件等进行更深的思考与探索,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