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勤 《世界经济研究》1990,(6):29-31,24
货币政策的实施,一般要通过货币政策的指标和货币政策的金融政策工具,然后再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指标是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货币政策变化的指示器。怎样选择货币政策的指标,使其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防止过度通货膨胀,这对货币政策承担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货币政策指标的演变和选择在西方国家中,用管理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联邦德国是首创的。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是中央银行采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变动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直接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制于多种因素,也遇到多重障碍,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介目标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与动态性;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订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从1996年以来,我国就正式将货币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有效性包括工具的有效性、传导机制的效率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而评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最终依据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构建了测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VAK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相关变量对CPI影响的强弱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发生效力的滞后时间,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基本有效的,货币供给量M0是近期货币政策中较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提出了将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混合使用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传导路径不畅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与否不但关系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有效性。目前已有研究多从利率、信贷、资产价格以及汇率等方面探讨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疏通,但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终端———企业环节的研究却仍寥寥无几。企业是各个渠道传送的货币政策能否对经济总量起作用的最终结点,是转轨时期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从企业角度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银行总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政策的实现,但从基层银行执行情况看,效果不十分明显。为什么在积极的财政攻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时期,贷款同比非但没增加,反而又会下降呢?我们认为,其原因是:一是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灵敏,甚至在货币政策执行中发生扭曲,即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办法与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货币政策框架,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但已有不少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政策时,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们指出,“货币政策框架就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基本架构”。因此,上述定义把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运作机制3个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人民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非有效性的现实,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和传导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2010年以来第七次上调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货币政策是政府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运用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经由一定的传导过程,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基本层面的问题就是考察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和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偏差大小。偏差越小,货币政策有效性越高。理论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货币政策能否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10.
谭世杰  马中杰 《发展》2007,(3):93-94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央行的最基本职能,如何理解货币政策意图,有效传导和加以准确执行,是实现货币政策效果和金融宏观调控目的的关键所在,是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实施环节中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卞志村 《世界经济》2007,30(6):35-47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通常有"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方式,但究竟哪种方式更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和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中国目前是以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中国经济的波动。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由目前的相机抉择型操作向规则型操作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并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具有发达的货币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其货币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围绕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既有文献大体从历史角度看货币政策演变;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评价;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对比;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及演变对我国的启示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文章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研究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措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因此,货币政策传导历来是货币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选择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中国的情况,本文从银行、公司角度分析了资产负债表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解释力,找出目前影响我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发挥作用的一些阻碍因素,随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曹永琴 《南方经济》2010,28(2):62-73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驼峰形趋势。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决定政策实施方向和力度,还应考虑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率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几个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疏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产业在面对同样的货币政策冲击时,由于自身特征的不同会对货币政策有不同的反应,因而货币政策会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存在着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要素密集的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密集型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程度最大,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次,最后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货币政策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从整体上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相对有利的中间地位。此外,紧缩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说,更加有利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是需要建立在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而货币政策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定量分析框架的核心,文章首先指明了货币政策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紧接着对其构成因素及权重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我国货币政策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指数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最后根据估计结果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