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峰会来临低碳升温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于12月7日至18日召开,会议主旨是在为《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份新协议,具体希望在以下三方面达成共识:第 相似文献
3.
潘家华及其团队正在争取将碳预算方案最终上升至国家政策的高度。在《京都议定书》前景堪忧的情况下,基础4国已经把碳预算作为后京都的备选方案之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一方面是因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而且呈愈发严重的趋势。另一方面,全球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国推动下勉强达成协议,错失了达成减排协议的好时机。当时,联合国要求,气候协议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与会193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因各国 相似文献
5.
6.
7.
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而进入倒计时状态时,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按时坐到了非洲德班国际会议中心的谈判桌前,以试图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为2013年到2020年全球各国的减排勾勒出一幅具有约束力和协同性的新框架与机制。然而,由于不同经济体的利益纠葛与缠结,新一轮谈判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取得实质性共识与成果却充满了悬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气候变化问题早已从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事关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利益的综合性问题.该问题涉及全球各个国家,需要各国合作解决,由此气候外交应运而生.中国是国际社会气候外交的积极参与者,气候外交既是中国大外交的一部分,又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旨在论析中国气候外交的演变历程、存在问题与应对建议,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9年岁末,一场关乎每个地球人命运的国际大会——联合国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黯然落幕。虽然会议没有取得人们期待的完美结局,其最后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毕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 相似文献
12.
13.
14.
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为便于发达国家履行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规定的5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创新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资金与技术,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有效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大幅度降低在本国实现减排的经济成本。2007年岁末,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出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强调了国际合作,并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此前,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中国CDM基金),就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支持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16.
资金机制是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制度,也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围绕资金机制的运作实体、活动资格和优先事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数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及其各自内部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京都时代及其之后,资金机制始终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焦点。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多哈会议结束了2007年启动的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几年来先后在减缓(包括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适应、资金、技术等四大支柱方面形成多项决议。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华沙会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期待这是一次"落实的大会",即进一步明确发达国家采取哪些具体切实的行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成果,明确这些行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