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金华  陈丹  颜颖 《中国市场》2013,(46):183-184
本文探讨了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高职教育理念。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两大类,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高职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发展。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工作职责的描述以及职业能力要求,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能力结构,即获取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在于着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协作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实训教学的创新要求不仅表现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上,还必须解决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岗位分工合作和职业判断,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岗位胜任力在本质上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匹配度的高低是检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试金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从岗位胜任力视角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职业素质能力、核心性职业素质能力、发展性职业素质能力和综合性职业素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需要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改革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会计教学必须回归本位,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现状,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培养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不断改进及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具备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职业岗位要求构建与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满足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在人才培养实施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连锁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职业迁移的能力,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透过职业迁移能力视角提炼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从而确立以提升职业迁移力为目的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体系,以期为高校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在职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已然深刻认识到市场就业竞争的紧迫形势,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期冀将每位学生都培养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时至今日,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渗透日渐广泛。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培养现状的简述分析,重点就相关目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慕艳平 《电子商务》2012,(10):81-82,88
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和技能型学生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真实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有效途径,结合行业的职业技术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让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提升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以专业实践和技能为本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能力和素质,使教学改革的目标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改革,不能再拘束于过去传统的国际贸易,必须加入跨境电商的内容,让学生在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商务外语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和跨境电商运营技能。本文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产生背景、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分析,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军 《中国市场》2015,(6):145-146
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使就业岗位的数量大大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加以阐述,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很多高校目前开设了一些电子商务运营的相关课程,电子商务运营实验室也就成为高校必备的硬件条件。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院校对电子商务真实运营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就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创建电子商务运营的真实环境。  相似文献   

13.
马莉萍 《商业会计》2012,(10):117-118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摆脱原有的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束缚,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针对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对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的创新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一个急需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所以技工学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按照真实的企业运营模式来运作,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创业实践,零距离的接触电子商务,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开发新的工作岗位,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江红英  来燕 《中国市场》2007,(28):124-125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紧缺,但与物流人才紧缺相矛盾的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因此,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冰  王忠孝 《北方经贸》2007,(7):155-156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经贸专业教育的重点应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与进入工作状态。本文从针对岗位,重视职业能力;面向职业,采用CPS教学模式这两大方面对高校经贸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究,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经贸领域的职业岗位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经贸情境的感知,从而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晨  李娟 《中国电子商务》2012,(18):171-171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专业教学中已广泛应用,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当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许多职业和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已在高等院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课程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必须深化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秉承"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构建了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会计岗位为依托,以记账、算账、看账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会计信息化为手段,真实业务项目贯穿教学始终,创建出职业情景化教学平台,采用实践化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建立了理论与实践双轨同步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实现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黄利荣 《电子商务》2014,(12):82-83
模拟公司式项目教学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电子商务模拟仿真系统,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中应用模拟公司仿真式项目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该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公司组织结构、工作过程,设立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的项目情景,以项目实施为基线,以学生参人为主导,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学习,在“任务”中学习知识、技术与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重视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