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过去两年来,我省扶贫贷款出现了“总量大幅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可喜局面。为进一步改善我省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两年来,我省农业银行的信贷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传统信贷扶贫观念,探索实施开发式扶贫途径1、调整了信贷扶贫工作思路。为了适应新的扶贫开发形势,全省农行信贷扶贫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投入机制上,由救济式向开发式信贷扶贫转变;在资金投向上,由支持传统…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信贷扶贫与银行企业经营是有矛盾的。其经济原因是,信贷扶贫具有支持自给自足生产和商品生产两个职能,虽以支持商品生产为主,但由于在信贷扶贫中不可避免地支持解决群众温饱等方面的自给自足生产。因此,它与信贷资金的固有属性是相矛盾的。矛盾的表面现象是现行扶贫贷款利率低。而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第一,从资  相似文献   

3.
一、墓本作法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市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定贫困县。1998年石柱农行接管扶贫专项贷款后,认真地总结了过去信贷扶贫工作中存在着的扶贫贷款到户率低,项目成功率低,扶贫资金回收率低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过去贷款难以到户、项目不受群众欢迎,贷款存量大难以收回等原因,围绕“确保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发挥扶贫效益”的指导思想,改单一由县实体部门承贷为直接发放到农户;改直接发放贷款为发放项目相关实物;改大额发放为小额发放。探索到了一条让农户最大限度地受益,银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为前提的扶贫…  相似文献   

4.
小额扶贫信贷是扶贫到村入户的重要方式,它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时光荏苒,已近五载。随着扶贫开发的深人和发展,以孟加拉GB模式为主的小额信贷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逐渐暴露出不少弱点,进展速度缓慢、信贷规模较小、贷款额度偏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如重庆市云阳县从1997年推行至今,不足20%的乡镇实施小额信贷,入社农户不到1万户,受益户仅7500户,年放贷金额近600万元,仅占扶贫贷款年总额的23%,则大多数乡镇的贫困农民只好“望贷兴叹”!然而,近年来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信贷扶贫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应采取怎样的信贷扶贫方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最近在吉安地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信贷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行承办扶贫贷款有三个毋宁置疑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农行的整体形象,拓展经营空间;二是有利于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三是有利于农发行一心一意管好粮棉油政策性贷款。然而当前信贷扶贫工作的问题仍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六重六轻”的偏向。一是上级重速度轻效益。国家扶贫办和上级行因急于实现扶贫攻坚计划,重视的主要是扶贫贷款是否投放到位,要求基层行每年必须按规定发放贷款,未实现规模的被认为是工作没有做好,扶贫贷款放出后效益如何则很少过问。二是农行重发放轻管理。扶贫贷款因上级行和当地政府经常催办,基层农行被迫重视贷款发放,但发放后如何加强管理则因人员、时间和精力所限,往往会被忽视,有的出现挤占挪用也无人过问或过问后处置乏力。三是农户重借款轻还款。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贫困户仍认为扶贫贷款是救济款,可以只借不还,加上一些乡村干部宣传工作不准确,甚至少数有误导,使许多农户只愿贷款,不愿还款。四是少数基层营业所和乡村...  相似文献   

6.
麟游县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一个山区小县,也是国扶贫困县。全县7.37万农业人口中,贫困人口达3万之众,占41%,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为了加快全县扶贫攻坚步伐,提高扶贫贷款到户节奏和使用效益,有效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脱贫致富,该县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扶贫模式,结合全县经济发展现状,从1998年起苦苦探索,逐步总结出了具有麟游特色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模式,为全县的扶贫攻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扶贫贷款直接贷到户,短期小额,不需担保,不要抵押;妇女为主,五户联保,整贷…  相似文献   

7.
到户贴息扶贫资金的管理是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贷款贴息的制度性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出来。如何使用和管理好财政贴息资金,提高扶贫效益,特别是如何进村入户,如何改变贴息贷款还贷率低、不良贷款率高、贫困农户贷款难等问题,真正使贫困群众共享扶贫资源是个大难题。涪陵区的“大户扶贫”,即“大户承贷、帮贷贫困”模式作出了勇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金融扶贫     
淼辑 《老区建设》2010,(3):64-64
金融扶贫就是通过小额信贷的模式重点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型金融需求,以缓解长期困扰农户和金融机构双方的“贷款难”问题,推动造血式扶贫模式的发展,提升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广安、仪陇地区可以看到,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小额信贷”已成为扶贫到村到户,防止农户返贫的最好形式,并深受贫困地区农民和乡村干部的欢迎。针对当前有关“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争议较大的资金运作问题,我们重点进行了调研。 当前资金运作中引起非议的问题 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质是“民”间机构组织农民生产自助的一种非盈利性活动,小额信贷的资金运作与我国银行信贷业务也有质的区别。当前引起非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非金融机构非法经营活动问题 广安区和仪陇县负责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分别是区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实施了四年时间,几年来的扶贫实践已经证明,扶贫到户是温饱攻坚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今后扶贫的必然走向。然而在现在小额信贷尚未推行,管理扶贫贷款的金融部门又受政策性投向商业化管理的体制限制,扶贫贷款要求担保抵押,这一规定使得没有...  相似文献   

11.
裴庚辛 《发展》2010,(1):47-48
目前小额信贷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从小额信贷发展模式上的争论来看,可归纳为是坚持福利模式还是商业化模式运作。当前的小额信贷机构,大部分都以扶贫或社会发展为宗旨,这些机构源自对贫困人口的扶助组织,强调贫困及低收入群体应同样享有贷款的平等权利,在运营中更注重公平原则,因而被称为“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86年扶贫专项贷款在我省的发放,全省展开了较大规模的信贷扶贫。8年来,农业银行、信用社始终以扶贫为己任,增加贷款投入,强化信贷管理,与其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新阶段的信贷扶贫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扶贫开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为:一、规范程序,强化管理,确保信贷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扶贫作用,必须在规范信贷扶贫项目的操作程序、加强信贷扶贫资金管理上做文章。通过规范程序、加强管理,发挥扶贫系统在管理信贷扶贫资金中的作用,使农业银行发放扶贫贷款的项目,必须是经扶贫系统根据扶贫开发的总体规划进行立项并推荐给农业银行的项目,从而确保信贷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开发。具体来说,就是要严把“五关”:1、考察项目严把投向关。项目单位…  相似文献   

14.
豫赈 《河南经济》1997,(2):45-46
以工代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扶贫政策和措施,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同时,如何扶贫到户,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虞城县自1995年开始,利用以工代赈资金进行“孟加拉模式”扶贫的尝试工作,创造性地在虞城县发展了“孟加拉扶贫模式”,即“以工代赈+农村信用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猛-拉”扶贫模式,正是这种“猛-拉”扶贫模式,1996年将虞城县700多个贫困户拉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 80年代中期,开始了政府有组织、有明确目标与计划的反贫困行为。由于扶贫是否到户问题关系到整个扶贫大业的成败,所以十余年的扶贫过程中,从中央到各级政府一直强调“扶真贫、真扶贫”,社会各界这类呼声也不绝于耳。那么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是否能完全将此落到实处呢?   一、扶贫资金的“渗漏”现象   我国政府扶贫投入的主要内容有:扶贫贴息贷款,由财政部地方预算司管理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实物)。 1986年,为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设立了专项扶贫贴息贷款,每年 10亿元。由此开始了中国金融部门有组织、大规模的信贷扶贫工作。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设立了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和贫困县县办工业贷款,其他银行也相应开办专项扶持贫困地区的贷款,贷款规模逐年加大,到 1994年 6月 30日,农业银行扶贫贷款达 105亿元,人民银行扶贫贷款也有 100多亿元。   当贴息贷款在 1986年开始时,中国政府认为贫困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不能获得正规的信贷资源。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借贷中,重点是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根据 1987年...  相似文献   

16.
仝娜 《北方经济》2011,(7):90-92
一、小额信贷涵义、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小额信贷的涵义小额信贷(Microfinance)又称"微型贷款",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是向贫困家庭提供非常小的贷款以帮助他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扩大现有的小本生意。与一般的扶贫不同,小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农业银行、信用社在“七五”期间的信贷扶贫工作中,采取优惠政策和综合服务手段,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覆盖面大、牵动力强的主导产业,以推进经济开发,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五年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3亿元,共支持县、乡、村办及户办、联户办企业开发种养加工服务等启动项目2359个,新增产值利税8.2亿元(其中产值7.2亿),扶持42.7万贫困  相似文献   

18.
何艺 《广西经济》2001,(8):30-31
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必须要赋予新的内涵,为此,该社领导班子在端正经营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全社干部职工树立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办主宗旨,增强支持“三农”的责任感和愈来愈感,同时,狠抓支农观念的转换,由过去的仅仅停留在“菜蓝子”、“米袋子”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为大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经营理念上,全方位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因地制宜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结构调整,引导农村转变传统种养观念,走特色农业之路,为了把经营理念落到实处,该社以点带面,推出了“155”富民工程,即每个基层社每年支持一个信贷示范村,社主任和信贷员支持五个信贷示范户和五个信贷持贫户,引导借款农户用好用活贷款,尽快产生效益,全社建立信贷示范村29个,信贷示范户1332户,去年,全社共投入贷款656.29万元,信贷扶贫示范户1180户,发放扶贫贷款359.49万元。  相似文献   

19.
财政信贷扶贫是在当前国家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用于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促进经济启动和起飞的一项区别于过去财政无偿扶助、民政救济的优惠政策。新式财政信贷扶贫一扫以往财政扶贫的积弊,把立足点放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上。但财政信贷扶贫资金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财政信贷扶贫必须正视贫困地区仍处于自给自足、或自给不能自足的生产状态这个现实,首要一步是  相似文献   

20.
对小额信贷及其在我国的引进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借鉴孟加拉国小额扶贫贷款的成功经验(“ G B 模式”) ,探索符合于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运作机制,使金融创新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