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家乡的深隋赞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记得带着高古雅致的落寞而又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留给世人的那个繁华唯美之梦;还记得梦中老家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沉浸在雨中的静谧与寂寥;也还记得汤显祖那一句神奇而又美丽的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数年前红极一时的“西部软件园”吗?还记得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托普帝国的创建者宋如华吗?10年的时间,宋如华制造了一个西部神话,却又亲手将这个神话打碎,留给业界的只剩下一堆沉重的嗟叹——  相似文献   

3.
唐晔 《沪港经济》2010,(8):79-79
T:赵总,又到了盛夏季节。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吗?Z:当然,那时候也没有电视看世界杯。记得我家弄堂尽处有几株大树,枝叶茂密,一到傍晚,放下碗筷就拿着躺椅去树下乘凉,身边凉风阵阵,抬头满天星斗。对了,那会儿没现在这么热。  相似文献   

4.
也许您还记得这样的广告语:一卡在手,走遍神州。它说的是拥有信用卡将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大多数人青睐这种便捷时,却苦于办卡手续的繁杂、使用范围局限、功能单一,还没能加入持卡一族。今年初,一向沉寂的信用卡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先是招商银行推出它的首张免担保的贷记卡;建行在上海成立信用卡中心的同时又推出第一张龙卡信用卡;而美国花旗银行也看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无限商机,将和上海浦东银行共同致力于发展信用卡事业。种种迹象表明,一场酝酿已久的中外信用卡业务争夺战即将打响。  相似文献   

5.
单士兵 《中国报道》2009,(2):110-110
我记得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很显然,这是由特定年代的文化、政治环境的特质决定的。而在今天,离开市场,文艺的身份标杆似乎怎么也树立不起来。但是,市场无疑又不能完全作为界定文艺质地的价值指归。  相似文献   

6.
还记得《长江七号》里那对相依为命的农民工父子吗?这对居住在废墟中的一栋破旧房屋里,穷困潦倒的农民工父子因为外星人"长江七号"的出现而改变了命运。他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但,这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能帮助农民工改变命运的"长江七号"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中宁 《东北之窗》2012,(2):64-64
还记得2010年那一场范围广泛的“时代之魂——大连城市精神”的大讨论吗?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奉献、友爱、互助、自强不息……当一个又一个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语跃然而出,大连的城市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炼。  相似文献   

8.
十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并不短暂的岁月,原本以为过往的一切都会随时光而黯淡,然而站在2012年的岁首回望,却发现许多场景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依然明亮而生动. 十年前的我刚刚迈进大学校门,青春最靓丽的一页徐徐翻开.还记得每天晚上无休无止的卧谈会,总要说到鼾声四起;记得大考前夜,总有人借着走廊的灯光彻夜不眠: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紧张与无措……这些片段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深深埋藏在心底.  相似文献   

9.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记得这句曾经传诵一时的名言时?还记得那个为了救护12名民兵只身扑向炸药包的战士吗?在中国,很少有一位英雄的名字同时被三个地方的人们永久铭记,而他却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2005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魏青刚吗?面对风浪,他跳入大海三进三出,英勇救起落水女子。如今,他虽不在青岛生活,却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还记得中国第一位护士行业的捐献者、青岛第一例异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谢振华吗?她与当年那位受捐者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位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后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就恢复得跟正常人一样了,现如今已成为一位父亲……感动在延续、爱心在接力,一年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100多位"感动青岛"人物不曾被遗忘。如今,他们怎么样?生活又有了哪些变化?虽然,他们渐渐远离大众的视线,但仍然时常被人们挂念。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还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青岛活跃着一支让人崇敬而又向往的业余音乐团体--青岛"六二"乐团.就是这样一支既无经费、又无设备、条件极其简陋的民间音乐团体,却吸引了来自青岛市各行各业近百名年轻人和音乐爱好者.他们风雨无阻坚持每周活动、他们聚会交友寻觅知音亲如手足、他们没有报酬只有追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一个民间业余乐团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泥塑     
昊锦 《走向世界》2009,(16):60-63
"泥娃娃、泥娃娃,我有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嘴巴不说话……"还记得儿时的儿歌吗?这儿歌陪伴着无数儿童长大成人.而其中的主角就是泥塑娃娃.  相似文献   

13.
又看到安全套引起争议,这回是郑州。媒体报道说,郑州市娱乐场所百分之百安全套摆放计划“引发争议”、“艰难进行”。我不记得这是几多回听说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引起争议,也不知道今后还会碰到几多回。  相似文献   

14.
还记得那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吗?还记得那个在井喷时刻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的“铁人”形象吗?一条西北汉子与中国石油工业整整20年的不解之缘,演绎出一幅新中国建设先辈们艰苦创业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堤口路上那个给600万泉城市民带来无数欢乐的趵突泉啤酒吗?还记得红遍大江南北"顶呱呱"的小鸭吗?还记得那支从抗日战争硝烟中走来,为无数家庭带来喜气和见证的"大鸡"烟吗?……它们曾经是这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济南人记忆里温暖的片段。那些夏天,一起吃过的"蔬冷"雪糕"小时候一提起雪糕就是紫雪糕,孩子们聚在一起,比谁吃得最快。"回忆起儿时最爱的雪糕品牌,生于1990年的刘璐介绍说。  相似文献   

16.
<正>之于济南大明湖,大家都会想问乾隆一句: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其实之于长清灵岩寺,还可以问他:您还记得卓锡泉的题词吗?卓锡泉在素有"天下第一名塑"之称的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传说因高僧用锡杖戳地出泉而得名。此处泉水竞流,古柏参天,题刻众多,是著名的灵岩八景之一。水自岩壁下部洞穴涌出,沿石渠漫流,与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大连的街头有诸多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特色景观:星海湾的运动雕塑和百年城雕、虎滩公园的群虎雕像、傅家庄公园门前的大海螺……作为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市雕塑的境况如何?要想让一名游客在遍览后还记得大连的景色,大连又该在这些特色景观中注入怎样的灵魂?雕塑是城市的一个细节、一张名片,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常引得市民和游客合影留念,因为它雕琢出了历史与人文情怀,以及一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相似文献   

18.
王亚挪 《魅力中国》2014,(1):166-166
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时的兴奋激动,还记得第一次训练时的酣畅淋漓,还记得第一次唱军歌时的热情豪迈;而如今我已成为武警吉林总队毕业学员中的一员,即将走上基层岗位。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从小他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我的一切就属于我伟大的祖国,成为武警部队这绿色长城的一块砖。意味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意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意味着红心赤胆捍卫祖国的安宁和社会和稳定,意味着使命重于我的生命。而如何在这片黑土大地上将自己铸造成祖国的坚盾利剑,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迈好警营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周升平 《东北之窗》2011,(23):104-105
记得有这样一副门对。看似通俗而直白,却又寓意深邃,写得十分精辟——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相似文献   

20.
春节又快到了,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又该响起了.那一圈一圈的年轮又增加了一轮.有喜有怨?钱包里的纸钞又多了点,或许跟去年也差不多.而心情或许很好,也或许不太如愿,可是毕竟又该是新的一年了.新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包袱,放下过重的负担,背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走向新的一年.记得一个很可爱的动作,就是狂风啊,你使劲的吼吧,闪电啊,你尽管刺我的眼睛吧.我来拥抱你!是不是真的很让人振奋的?那么我们同样也说一句,2001年,你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