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挚 《中国西部》2010,(11):56-57
东南沿海小商品工业30年勃兴,主要倚重于对外开放口岸的资金、技术与市场,大多远离资源地,甚至出现“零资源、快发展”现象。而西部地区资源得天独厚,一旦有资本、技术为触媒,即可始料未及地较持久地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2.
1999年末,国务院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被突出地提了出来.这一战略的启动,使我国向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率先突进的产业,成为真正"兴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探索出一条发展西部旅游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西部》:要提高国民收入和幸福感,您作为"三农"问题的研究专家,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应怎样下功夫?张晓山:西部农村经济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自身的资源不足,而是人力资本没有得以根本的提升。我在宁夏农村基地去与当地的百姓交流时,他们反应出的更多的是茫然,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当地,思想上根本没有发展意识,更谈不上如何引进外部资源,比如农业技术,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5.
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它是战略、是方法、是新突破、是高科技.它要求知识密集、技术集群、系统耦合、文化衔接、利益驱动.它的标志是延伸产业链条,促成良注循环.它是非传统的、大集约的、精细型的、循环式的.它为西部沙地、草场、林区资源的转换增值和产业联动开辟了新路,为"恢复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的"三生统一"找到了结合部,为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进而打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新型涉农后续产业找到了增长点.如果说,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荒漠化防治是难点,那么,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科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区域差距扩大是市场机制这一“无形的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区域发展差距不但不会缩小,甚至会加速扩大。区域差距过分悬殊不可避免地会阻碍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3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法中委员会及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科技法兰西"系列活动之"法国创新技术展示周"来到成都。已经年届66岁的法国前总理暨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满面笑容地登场,为法国创新技术"站台"。"中法双方更应该加强互信,通过共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在接受《中  相似文献   

8.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出现了"富饶的贫困",存在着所谓的"资源诅咒"。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增长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伟大变革之中。在这场变革中,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电站水库移民领域,并对其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全国水电资源"富矿"黄河上游青海段水库移民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本文认为,以市场经济为先导,以  相似文献   

10.
无地也可以招商?当然可以。 无地招商,就是鼓励已经投产的企业,在不扩占土地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身土地资源的潜力,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尽可能向空中发展。 无地招商的实施是比较灵活的,既可以严格限制建造单层厂房,鼓励和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和公寓房,还可以使用现成楼宇和厂房的增资项目,以及不需要大面积土地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等。 在东部地区, "无地招商"已经悄然兴起。其中,长三角地区给这个新型模式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无地招商"风靡长三角 今年以来,长三角各地纷纷改变传统办法,用尽量少,甚至不占有土地的方式来吸引外资,拓展内涵式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何梓溪 《发展》2001,(3):37-38
一、西部地区农业利用外资发展前景广阔   (一 )空间的有利性。西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市场潜力巨大,能、矿资源富集,多民族聚集的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的衰荣消涨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状况,农业是我国改革的摇篮,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0年前我国农业率先进行了改革,成功地启动了改变中国面貌的增长过程,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 20年中,我国 GDP平均增长率为 10.2%,其中有 7.35个百分…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琳 《山东经济》2001,(1):28-29
发展旅游业向来以投资少,见效快,辐射效应强等特点备受青睐,本文认为,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将我国西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是加速大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旅游业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入手,指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将坚持高起点,确保可持续性,提高旅游服务中的高科技含量,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等作为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如何让西洽会更好地服务当前的经济发展,为陕西、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添新的发展动能,是展会主办方和组织方亟待思考解决的新课题。陕西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在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探索,举办西洽会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创办于1997年,西洽会已从最初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搭建省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成长为东中西部合作  相似文献   

14.
忆木 《中国西部》2010,(12):20-25
<正>内蒙古发力打造"宁蒙沿黄经济增长区",复兴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同构中国经济"第八增长极"。《中国西部》:几个月前闭幕的内蒙古西部盟市经济会议特别提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沿交通干线经济重点发展的"西内蒙经济区"。这个适应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构筑中国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提升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有哪些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能超越其资源、生态环境的支撑而任意无限地扩张,西部开发要实现西部地区环境承受力范围内的适度开发,实现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对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璐 《北方经济》2008,(1):79-80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结合自己的实际,恰如其分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将直接影响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我国幅员广大,在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与技术水平均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差异.自然资源集中于中、西部,呈现西多东少,而人口密度、产业与技术发展水平则表现为东高西低,构成了我国特有的资源与技术经济在空间上的双重逆向梯度分布,从而奠定了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付敏 《中国西部》2013,(16):64-65
6月6日-8日,成都将成为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香港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这是《财富》论坛第四次落户中国,首次放眼中国西部,第一次与四川成都结缘。那么,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和最有活力的"磁石",此次论坛的落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以及论坛结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1979年就编制了“十大水电基地的设想方案”。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干支流、红水河和澜沧江的水能资源。1989年又将十大水电基地订为“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这十二大基地中,有4个水电基地(黄河中游、湖南、闽浙赣和东北)位于东中部地区,其中条件优越、规模  相似文献   

20.
一、资源环境问题我国人口多,虽然资源总量不少,但按人均计算当属匮乏,可谓"地大人多物不博"。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消耗却很大,我们创造了全球约6%的经济总量,但消耗了约30%多的能源和钢铁;因此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低消耗"、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调整产业结构:要"压"高消耗的产业,发展资源消耗比较少的产业。国际经济正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中,将高能耗和高消耗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