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权威信息     
三部门:八条措施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日前,教育部、发改委、审计署联合印发了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区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引导社会各界和家长加强监督,并自觉抵制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关于择校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择校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能否提升学校"效率"、就近入校等方面.其实择校是义务教育普及的必然结果,但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解决择校两难的对策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拓宽入学渠道,实行分步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林凌 《湖南经济》2003,(11):22-22
10月2日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先生《反对教育乱收费的另类思考》一文,拜读通篇后不难发现,茅先生对重点学校(高质量教育)的高(乱)收费,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富人教育经济观。作者不揣浅陋,卷袖作文,对其表达的“理性的谬误”提出质疑。茅于轼先生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表示,对教育乱收费整治多年,见效缓慢,“原因是这个问题在政策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的意见是,首先要承认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可以而且应该适当收费,其次才是反对乱收费。只是反对乱收费,就容易把应该收的费…  相似文献   

4.
《当代陕西》2008,(2):65-65
日前,教育部公布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要求要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要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问题。继续清理教育收费文件,  相似文献   

5.
《东宇经纬》2000,(8):47-48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全国中小学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并就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防止和纠正一些地区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不是培养"人上人"的教育,不能让公众用大量积蓄投资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需要通过成长实现他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家长的期许。当前,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似乎受到空前关注,这种关注是不是就能解决当下资源相差过大的问题,许多地方其实都在观望,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形成今天的局面也并非一日之功夫,这里有政策、法令被曲解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利益使然。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撰文《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提出:"宣传与实行所谓的平等,以及取消重点、画地为牢的招生办法,学生不许择校,学校不许择生。教育平等应指机会平等,不是人为地拉平、削平,更不是取消竞争。"这是国内教育学者直接剑指《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快讯》2014,(35):15-15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实施意见。此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亮点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浅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学后面对很多的问题,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专业教育和改善人际交往等方面阐述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艺术类新生主要特点,提出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三点有效措施:树立底线思维,强化纪律意识;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若干年我国不适宜推广择校制,因为国内外教育投入、择校政策及择校范围不同,我国在择校问题上存在对立看法,对其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1.
徐蕾 《中国西部》2014,(12):8-8
<正>3月31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级目标"给"择校热"降温《方案》要求,2014年,成都市制定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学校划片范围,清理各类学校不规范招生方式及行为;2015年,全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  相似文献   

12.
庄严 《开放潮》2003,(9):43-44
中小学乱收费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纠风工作中久攻不克的一个难点。时至今日,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收费的数额越来越高,问题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中小学各种名目的收费包括捐资助学、单位共建、择校收费、公办民助等等。不仅好学校收择校费,坏学校也收转档案费,社会各界对此怨声载道。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也被纳入各级纪检监察工作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于骥  王相磊 《魅力中国》2010,(29):161-161
本文选取教育乱收费中入学“赞助费”这一敏感话题,分析其危害、成因、以及法律治理。笔者在文中所呼吁的是有关部门不要让单位受贿罪成为摆设,检察机关应当介入国有学校招生收取“赞助费”的侦查,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立法的完善和司法实践中传统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提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名额,分配到区、到校录取。这一举措直击社会痛点问题,对愈演愈烈的择校之风及时降温去火。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中外大量研究无不表明,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垂直流动、避免上一代贫穷或弱势社会经济地位“遗传”到下一代的最有效工具。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促进、保障教育公平的实践中,理应具有无与伦比的体制优势。2020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招生是高校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要求而实施的重要变革,受高校、政府、社会舆论推动。这项改革增强了招考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以一所院校为例,分析自主招生的教育公平成效,对自主招生入学学生的培养成果进行了对比,剖析了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择校存在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以户口择校”、“以特长择校”等问题,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容易导致教育腐败的加剧,模糊了政府的教育责任,严重危害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王鹏伟 《科学决策》2008,(11):85-85
改招生录取时即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模式为研究生报到入学后半年至1年后由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导师的模式,以引导优势资源向优秀导师集中,进而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西藏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体系.认为,应进行“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开展校史、校情和徐特立思想教育;做好适应教育和生活指导;进行学业指导与专业教育;加强法纪与安全教育;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麻万掌 《宁波通讯》2014,(19):34-35
<正>为落实教育减负措施,明确素质教育导向,近几年鄞州区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幸福课堂""幸福学校"等现代教育模式,促使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目前辖区中小学快慢班、节假日集体性补课等违规现象基本杜绝,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中心城区义务段学校招生基本实现"零择校"。2013年该区被中国教科院认定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幸福教育"模式还在全国教育系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入学面临生活环境、学习状况、人际关系、管理模式方面的困惑。入学教育的问题表现为:注重事务性,缺乏实效性;注重短期性,缺乏长期性;注重整体性,缺乏个体性;注重主体性,缺乏全员性。构建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主要对策:明确入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细化入学教育内容,强化入学教育形式,建立入学教育支持体系,整合入学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