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8):30-30
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金融犯罪案件的显著特点 (一)涉案金额巨额化。剖析近年来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发展轨迹.就是涉案金额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过去几万、十几万足已骇人听闻。现在几十万、上百万已是屡见不鲜。这说明.犯罪分子“胃口”越来越大。赌博心理更趋扭曲变形,不劳而获、一夜巨富的畸形心理更加恶性膨胀。  相似文献   

3.
我讲三个问题。第一讲流动性过剩问题。在金融市场膨胀的时代,流动性充裕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在中国由于结构和制度的约束,存在一些障碍。基于这种判断.显而易见.我们现在无法使流动性回到过去.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当前的政策应该是结构性疏导.利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因为没有流动性充裕的环境,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难以发展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之所以在最近两年能够快速地发展.可以总结出很多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充裕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1993年7月,在“整顿金融秩序”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步入了分业经营之路。中国的金融分业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新条件下“复归”的产物,继续实行这种体制,必然严重影响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深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严重制约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轨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融成长规模和金融成长效率两个维度,选取多个指标.根据1979年~2011年中国金融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测度出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然后依据该指数,利用Logistic模型,定位中国金融成长历史坐标,以期能够深入认识中国金融所处的阶段,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讲.金融制度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与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安排,其生成具有渐进与自然发育的特征。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金融制度改革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着明显和严重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风云一周     
《证券导刊》2011,(24):5-6
FINANCIAL TIMES 海外中国企业债可能出现更多违约过去两年,国际债券投资者前所未有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330亿美元借贷。如今,这些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想到自己最担心的结果:出现违约的前景。与股市投资者一样,随着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被控欺诈,债券投资者也一直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8.
王志扬 《金融博览》2011,(19):16-16
过去,在中国金融教育领域,人民银行拥有大批行属专业院校,构成了金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中国金融事业的空前发展培养了急需的各层次金融人才。但是,时至今日.专业部门办校的模式在新形势下遭遇了进一步发展的困境.现在我们来分析其在财务方面面临的问题。特定时代的“特例  相似文献   

9.
1978年,伟大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他当时说过要"摸着石头过河"。近30年过去了,这条"河"被稳健地跨了过去。如今,中国已跃居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成为一个经济大国。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继续建设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保障作为中国金融系统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效的资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2006,(18):49-49
《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10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56年的光辉历程。作为党和政府在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喉舌.《中国金融》杂志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金融新闻出版主渠道作用,忠实地记录了全国金融行业机构和广大职工团结奋进、振兴我国金融事业的光辉足迹,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员,值此《中国金融》杂志发行600期之际,衷心地向贵刊56年来取得的光辉业绩致以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辉煌的一年     
辉煌的一年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转眼之间.199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我国金融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改革的全面部署付诸实施,取得重大突破.诸如.人民银行转换职能,各分支机构从过去的调度资金为主转向以金融监管为主;专业银行向...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刘妍 《投资与合作》2011,(12):40-41
中国金融系统由过去的单一银行制转变为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已进入深化金融改革和适应八世后金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但这并不等于说必须在金融领域内全方位地与国际金融接轨.事实上,在金融领域的许多方面.我国还不具备金融创新的条件周此,应当结合我国金融国情,循序渐进地在一些方面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摇旗呐喊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进入到一个技术管理的时代。中国现阶段的金融家,不再仅仅是改革的宣传者、鼓动者,而且是具有专业素质的职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14,(1):1-1,3
过去的几个月,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自媒体上讨论之列。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进行演讲,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指出移动支付将引发电子支付产业一次重大的洗牌。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2,(6)
20l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逛渐减缓,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对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型,调结构、促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很好贯彻。同时,金融环境也发生了很太变化,货币供应量紧缩形势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突显,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愈发重要。各享金融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出了一系列缤彩纷呈的金融创新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2012年《银行家》杂志社发起的“中国佥船创新奖”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领奖典礼,它是由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的“中国金融营销奖”侍承而采。我们希望同业界精英一道前行,共同见证中国金融创新一个又一个经典之作,将“中国金融创新奖”打造成为金融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展示台.创新动态、趋势与潮流的风向标.以及创新功能、技术与水平的试金石。在颁奖典札上,银行牢和评委专家一道论剑,共同探讨银行创新、银行形象、银行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本刊特摘登部分专李和银行寡的观点.以飧读者。鳊排以发言顺序为例,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家》2006,(2):1-20
将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和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把握时机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金融平穗运行,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年来,人民银行坚持以改革为各项金融工作的推动力,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开展对我国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维护了金融的整体稳定;一年来,人民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吴建龙 《新金融》1990,(2):19-21
近年来,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工作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那么我国金融领域究竟有过哪些改革,现状如何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冲破了强加于社会主义银行的种种束缚,扩大了银行业务领域和经营范围,过去那种业务狭窄,各种限制甚严的状况巳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金融》是一份高校金融学教师、金融学者们公认的反映和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有影响的重要刊物.值此《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我谨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愿,祝《中国城市金融》杂志在过去优秀业绩的基础上越办越红火,特色越来越鲜明,影响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9.
陈支农 《时代金融》2007,(11):14-1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如今,两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压力下,依然有条不紊地推动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道路,中国企业也在国际市场的挤压中找到了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保险业自此进入了继l992年上海保险开放试点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记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说过,l5年的谈判中最难的是保险,因为保险业事关重大,中外力量对比太悬殊。那时候,业界内外更将保险外资的进入称为“狼来了”。如今三年过去了,这匹“狼”已经越来越多地、越来越深入地涉足中国保险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