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国人一向有好读书的传统。关于读书的典故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知识,也常用“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词语,都和读书有关。即使是现在.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打开电脑即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捧着一本散发着纸墨清香的新书读上几页,还是一件能让很多人觉得开心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科学投资》2006,(4):3-3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与我们习见的不同,一般老板都是先创业,碰到问题再回到学校读书,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时髦的说法叫做:“百战归来再读书”。封面文章《高效创业者》中的几位创业者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他们是先读书,希望先用专业的商学知识武装头脑,然后再下海创业,即所谓“先喂脑袋,再装口袋。”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3.
读书之乐     
胡春麟 《金融博览》2011,(19):80-80
宋代大儒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廖廖四句.道破了读书的美妙意境,说出了书籍给人带来的那份难以言表的收获和快乐。我乃凡夫俗子,无其他嗜好.唯闲暇时,捧读闲书.乐在其中。读书之乐.乐在读之。记得小时候,在路灯下借助微弱光亮读《水浒传》连环画册,在操场上幕天席地读武师豪侠。大点以后.在课堂上躲着老师的”火限金睛”偷看《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净心     
江虹 《时代金融》2005,(9):61-61
“腹有诗书气息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获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读书感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绝句。“谈笑有鸿儒”是他甘干平淡.但不甘于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甘于平淡而不甘于平庸的人,对刘禹锡的生活也相当神往。  相似文献   

6.
江虹 《西南金融》2007,(1):63-63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读书不仅只是简单地荻取一些知识,而重要的是在“净心”。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元份,真正要读书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达到“净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为引导机关干部“好读书、读好书”,强化坚持读书、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尉氏县审计机关文化建设,让书香润泽审计人的心灵,提升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修为能力和履职能力,近日,尉氏县审计局以“做阅读党员促全员阅读建书香审计”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举行审计人员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助力“书香审计”、学习型机关创建。  相似文献   

8.
徐瑾 《金融博览》2013,(17):68-69
康熙皇帝崇尚理学,“白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的弘历一方面不忘以”满语骑射”皇朝祖制为国本.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士人气质。他即位之初就曾说:“至于书气二字.尤可宝贵。  相似文献   

9.
阅读偶拾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读到这一境界,可谓是真读书,读书之人才是真文人。现在,有许多假读书的假文人,用藏书借以装点门面,与此境界差之千里,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0.
书事杂侃     
高原 《草原税务》1994,(9):31-31
“书香”、“书山”之词,大概没有人不知道。梁实秋先生说.书曰“香”,是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书斋门窗紧闭,天长日久自然生出一股香味。另有人说.古人用檀木做书橱,因此也有香味。于是就有书香之说。现代成语“书香门第”,就用来比喻世代读书的人家。书曰“山”,则可顾名思义,指藏书或读书极其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人不知道。于是,自古万千天下学子和书淫者们.泛舟学海.苦读寒窗的故事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11.
赵新江 《理财》2014,(6):40-42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倡导全民阅读。2014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以“共享全民阅读,同绘中国梦想”为主题,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会赚钱的民族。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从投资角度来看,倡导读书,投资大脑是最增值、稳赚不赔的一项投资,众多理财项目确实让我们获得了让资产能够追上通货膨胀的保值收益,但真正的增值还是源于对自身的投资,读书也许不能立刻实现人生的“逆袭”,但要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因为读书可以健全人格、建立价值观、提高品行修养。 但是现实生活中,在功利思想的熏染下,一些人把赚钱视为读书的终极目的,一旦达不到“期望收益”,就认为读书是贬值投资,还不如“拼爹”、“拼关系”,从而滋生“读书无用论”思想。 读书增值还是贬值,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读书人生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为于穷。”这是对读书人生作了最好的包容和最生动的印证。论及价值,莫过于用陶冶和熔铸,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绵延和发展,创造了活的魂灵。读书能够充实人生,读书是人生中一道诱人的风景。读古人的书,让古人和现代人的灵魂在此相撞。读“举世混浊而唯我独清”,读“不为五斗米折腰”,读“大江东去浪淘尽”,从中读出古人的人生,看见古人的灵魂,并让古代的人融入我们现代的生活。读古人的书,读的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现代人的享受。在享受中寻找读书的感觉。在感觉中悟出生活,让自…  相似文献   

13.
芒格的书单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古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体现的就是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一个人的魅力,往往不取决于容颜,而取决于读的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意思. “股神”巴菲特说,自己一生遇人无数,但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芒格这样的人,“我对他的感激无以言表”.作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幕后智囊,芒格与巴菲特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于树德就读于天津法政学堂。二人关系十分密切,曾一起组织爱国进步的学生组织“新中学会”。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文秘工作后,我就与读书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去年,县局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每人每月交流一次读书心得,局长叫我作点评人,更增加了我读书的紧迫感。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专心读书。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读到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读到激情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读到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一时,书人融合,物我皆忘。然而,书海无涯,精力有限。我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将主要精力放在财经税务类书籍上,对文学历史类书中的点滴税收知识兼收并蓄。读《红楼梦》时,注意到贾雨村贪赃枉法,讹人拖欠官…  相似文献   

16.
素有“垃圾王子”之称的陈泽蜂生于福建安溪农村。从小就要面对贫寒的家境和生活的重压。同其他农家子弟一样。他发奋读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16岁时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挣得12元稿费。这是他人生中赚得的第一笔钱。那时他的梦想是读北大中文系,当作家……接受采访时,他说:“中学时代的我打心底里看不起经商的人。觉得商人尔虞我诈。层次太低。”后来的他,为生活所迫无奈地去经商。稍有成就之后。开始担心环境污染,转而进军环保业。直至成为环保界的领军人物。顺应着世界的潮流.不满39岁的陈泽峰更认为环保是个“良心事业”,这个“垃圾王子”。正在向着他的“百亿环保帝国”迈进。  相似文献   

17.
三年多以前,我所在的中文系试行读书小组计划,让老师带着学生分组读书,我当即想到的是《论语》。 实际上.我对《论语》是陌生的。固执地选择读《论语》,是因为之前的两三年,我喜欢在睡前翻读几则《论语》,里面有一种宽厚的力量.慰人心胸。它谈论的是人间“正道”,言语中有爱.有理解.有宽容,有情趣,更有自我砥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感到.《论语》所要炼成的理想人格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相似文献   

18.
抓好读书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正如古人所说,“得法者事半功倍”。究竟怎样抓好读书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的读书学习方法归纳起来为“三时六常读书法”。  相似文献   

19.
读书,人生     
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咱们不谈功利性的看书,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只从做学问的角度看,读书是接受前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途径.大家都在读书,但可能效果迥异.如何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20.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 ,除会算账这个基本技能外 ,还要具有会写文章的本领 ,如能写工作计划、总结和财务分析等。而要会写文章 ,必需读书。除读财会类专业书籍外 ,还要读些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书籍 ,以提高思想水平 ,丰富知识 ,增强笔力。但是 ,要读书、爱读书 ,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笔者作为一个老会计 ,现将自己读书方法的一点体会 ,与同行进行探讨、求教。被后人誉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 ,他在《奉赠韦丞文二十二韵》中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成为千古名句 ,鼓励着人们勤读书 ,多读书。于是 ,有的人 (包括笔者 )以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