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清城 《楼市》2012,(22):74-75
在持续调控的大背景下,开发商采用的打折、存抵等销售方式,对购房者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开发商唯有加大促销力度,在广告中频频打出买房赠送停车位,甚至买房赠送豪华轿车等大尺度的促销。购房者似乎很愿意为买房送车位的方式买单。确实,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家庭必备的出行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车一族,小区的车位也越发紧张,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小区停车难成为众多业主的心头病,买房送车位这样的捆绑销售受到热捧有其现实原因。然后现实  相似文献   

2.
孙燕 《楼市》2011,(Z3):160-167
"你想买房啊?那一块儿去逛人居展吧!"在绝大多数购房者看来,买房逛人居展就像买衣服逛商场一样,是一种习惯、一个乐趣,也是为了买到更好的东西。但是人居展要怎么逛呢?绝对不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而已,"逛"也是一门学问,讲究兵法战术。在浙江省春季人居展这一饕餮盛宴启幕之际,记者为广大购房者整理了全套的购房攻略,希望对购房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购房是人生大事,特别是对于首次购房者来说,了解购房存在的风险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楼市拐点时期买房,该如何避免陷入开发商的陷阱呢?对那些购房者来说要做好8大准备。第一,密切研究政策动向,谨防掉到"空里"。政策大方向对购房者来说,是必须研究的,当决定买房前一定要考虑好应对措施。有购房者就有这样的经历,年初  相似文献   

4.
金筱 《楼市》2009,(Z3)
在中国买房、看市场,不关注分析政策是不行的。对政策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什么时候买,怎么买,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尽可以处变不惊!购房落户、第一套房首付款比列降低、税费减免……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及百姓购房的政策。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几乎让所有人都震惊!而年后,刚性需求集中爆发,不断被刷新的历史数据也证实了政策作用在慢慢显现。人居展临近,《楼市》杂志接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电话,询问有关政策在具体实施中碰到的情况。如:购房入户总价有何区分?什么条件下能真正办理入户?房贷产品如何选择?任何房源都能申请2成首付和7折利率吗?……看来,这购房之前的"政策课"有必要给大家补习一下。特别是新一届人居展来临,对于有买房打算的购房者,把目前的各大政策看透、用活,炼就自己的火眼金睛,选好适合自己的房源,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黄晓娟 《楼市》2011,(Z3):72-79
2011年4月20日。距离2012年国庆节杭州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还有620天。这意味着,杭州人的地铁"世纪之梦"正一步步走向现实。当我们可以倒计时迎接地铁时代来临的时候,似乎关于"地铁"这个话题我们应当以更为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审视、去研判地铁将会带来的一系列改变,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出行模式,改变我们的置业观……在房地产行业,地铁的贯通,最开心的莫过于沿线受益的楼盘开发商。沿线楼盘均套上"地铁"招牌,极力向购房者描绘着地铁将带来的房屋增值和涨价效应。一时间,"地铁我家门前过"的概念沸沸扬扬。5月人居展来临之际,"地铁盘"毋庸置疑是吸引购房者的一大"卖点"。面对人居展上的这场"地铁盘"盛宴,购房者该如何买房?究竟怎样的地铁楼盘增值空间最可观?每个地铁站生活圈内有哪些医院、教育、购物、休闲娱乐设施?《楼市》记者走入地铁1号线每一个站点,解读地铁站点周边生活配套,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地铁买房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让买房行为更理性?除了开发商和购房者都要维护好契约精神外,消费者亦应擦亮眼睛,在购房之前一定要慎重。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楼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楼市一降价,老业主就"闹事"。从2月份开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大城市便相继出现多起因房价"跳水"而引起的老业主打砸售楼处、或集体维权要求"退房"的事件。如何让买房行为更理性?除了开发商和购房者都要维护好契约精神外,消费者亦应擦亮眼睛,在购房之前一定要慎  相似文献   

7.
《楼市》2007,(11)
经过数轮的国家宏观调控,杭州的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一年来,杭州的楼市供应加剧,竞争日趋激烈,而万科、凯德置地、世茂、复地、中海等国内知名开发商的先后入驻更是成为杭州楼市关注的焦点。那么,面对楼市的种种,购房者的心态又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呢?为此,我们借第七届人居展的契机进行了购房心态的专题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在人居展两会场各入口、区域的展区设置了抽样区,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最终选取了2000位未来两年内打算购房的决策者进行访问。同时调用了华坤市场研究公司独有的购房者心态动态研究数据库,以期反映购房者心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1,(Z4):125-128
政策变化、开发商诚信,甚至亲友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都将成为买房前后的困扰和纠纷,对于购房者而言,着实是"房不胜防"。那么,对于购房者而言,究竟哪些问题需要特别留心?与哪些人之间的纠纷需要特别提防呢?  相似文献   

9.
《楼市》2008,(13)
2008上半年以来,全国楼市相比去年同期出现大幅跳水,大量的购房意愿陷入暂时性休克。当初火红一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北京楼市兴起了"买房送汽车";上海部分楼盘"新房直降一万";深圳许多炒房者已成"负翁";武汉开发商"集体打折";广州楼市呈现"价格战"味道,很多项目价格开始跳水;地震后成都购房者观望心态更浓,房地产业备受打击……楼市顿时亮起橙色预警!那么,一直被业内人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杭州市场如何?近日来冒出的"抛盘""、急卖""、退房"意味着什么?杭州楼市将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10.
"一成首付"也正是切合了降低买房门槛的目的,此举并不是开发商给购房者打折,而是首付分期。本来买房需要三成首付,如果购房者钱不够,开发商愿意垫付两成,而且不要利息。这两成的欠款可以拖延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再补交。  相似文献   

11.
《楼市》2008,(13)
六月杭州新盘大肆放量,加上老盘频推新房源,楼市进入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时期。但在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的情况下,开发商祭出开盘打折促销撒手锏。有购买赠送型、一次性付款享受最低折扣、还有预订就优惠型,各路打折招数都在这个成交惨淡的6月一幕幕上演。记者参考公开媒体、企业宣传材料等,稍作整理、分类,供您购房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季菲 《楼市》2011,(16):64-67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调控力度不放松,在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8月第一周,杭州房管局实施"新禁令",全面叫停"存抵"、VIP认购等预售行为。要求开发商打折也得"明着来"。杭城7、8月,楼市淡季再遇调控打击,市场一片风声鹤唳。购房者屏息观望,开发商着急寻找出路。"金九银十"前夕,一番动荡将给买卖双方带来怎样的市场讯息?  相似文献   

13.
董轶群 《楼市》2012,(8):44-49
据记者统计,参与人居展的69个楼盘中,有11个盘在前期降得很"凶猛",3月份杭城3000多套的高销量,绝大部分来自降价盘的"贡献"……杭城近6成楼盘打折、降价,均价遭遇"洗牌",是不是价格低就可以入货?购房标准是不是一切向钱看齐?其实不然,唯价格论英雄的选房观念是盲目而冲动的,考虑低价的同时,品质感、品牌认可度、地段价值等要素,也需要购房者细细思量。  相似文献   

14.
见招拆招     
《楼市》2011,(Z4):112
时值"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又逢一年一度的房博盛事。海量房源入市、大小折扣四起,不少观望已久的购房者纷纷选择在此时下手淘金。然而,尽管局势乐观,但买房仍非易事。市场上,产品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怎样才能挑到优质好户型?买房时,专业术语复杂难懂、购房环节陷阱重重,如何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轻松筑家?  相似文献   

15.
存量井喷,去化慢行,一纸存抵禁令,全城震惊……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杭城楼市,却在淡季之下,惊现购房者漏夜排队。漏夜排队重现杭城地产江湖,是否意味着降价潮已莅临?究竟这是开发商裸价引爆刚需热情,还是低价噱头下作的一场秀?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06,(8)
这是个别样的人居展,有着别样的意义和风景。开发商的吆喝声,少了;购房者从容的脚步,多了……失去了一贯“风向标”的作用,本届人居展“淡定了”、“从容了”。这份淡定从容,宣告了一个“晴雨表”时代的终结: 房交会开得旺,楼市持续走高;房交会人气少,楼市就低迷(消费者不再以人居展上的价格波动,作为买房的决策依据)。这份淡定从容,也暗示着人居展“角色的回归”。人居展——仅仅是一次展会,一次较大规模的纯粹的展会  相似文献   

17.
春节在即,楼市照例迎来返乡人群的购房节点。虽然最近政策频出的态势让楼市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房价连续上涨和通胀的预期,还是让许多购房者按捺不住结束观望选择出手。同时,许多开发商通常也会在节点推出多种促销手段,这让老百姓有些犯迷糊,该如何把握春节这个购房季?  相似文献   

18.
调控新政下,颇具实战经验的开发商们面对严苛政策的冷冻,反应之迅猛已是今非昔比,其预警机制亦是完善有余。基于此,《楼市》杂志特别策划了大型选题人居展前拍马探营,分上、下两期联动出击。6名记者,兵分16路,对杭城230余个楼盘进行大盘查,并就20余家开发企业进行营销策略摸底,为近期打算购房置业的读者朋友一探开发商大本营,究价格、探产品,还原真实的杭城楼市。此外,下期将延续本次专题,特派《楼市》团队全部记者为购房者献上人居展攻略,带购房者看房源、看板块、看品牌,并随刊奉送人居展备战心得、逛展技巧、看房攻略以及签约须知等等一切与看房有关的事儿,一网打尽购房者心中的盲点。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导刊》2012,(4):40-41
央行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后,可一次性释放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存准率下调释放的资金会不会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会不会让陷入冰冻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能不能给持续低迷的股市注入增长动力?而面对开发商的打折优惠促销行动,消费者购房信心有几成?温家宝总理两会上"房价远未回归合理"的信号意味着什么?在调控政策依然未出现松动迹象的当下,开发商  相似文献   

20.
周雅洁  董轶群 《楼市》2011,(12):28-32
截至6月6日,杭州主城区住宅存量为17077套,创下了近两年以来的新高。据统计,后期杭城尚有近50个楼盘面市,开发商销售压力趋大。降还是不降?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道"坎"。另据记者观察统计,目前杭州有54个楼盘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眼下,存N万元抵N万元,一次性付款立减N万元,提前预定享受总价减N万元等优惠信息层出不穷。然而面对后市,购房者集体看跌。那么,购房者对房价的跌幅预期如何?开发商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应对?一场买卖双方间的"博弈大战"即将开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