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在当地乃至全国公路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雨季多发的水毁是造成公路损坏、影响公路畅通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陕西省等西部地区公路水毁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所面临的水毁防治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公路建设标准总体较低,许多路段水毁灾害频发,每年汛期因洪水造成公路水毁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沿河公路路基水毁是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类型之一。陕南山区公路大部分路段沿河谷或沟谷布线,每年雨季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公路通行能力、增加了养护费用的投入,成为制约城市间经济交流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充分了解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环境特点及成因,对于加强陕南秦巴山区等地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沿河公路是较常见的一种。在水的侵蚀作用下,路基的稳定性对公路的安全至关重要。为提高山区公路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作业,积极探索水毁公路的规律,做好事前预防及事后防治,提高山区公路抗水毁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路工程,特别是沿河的铁路和公路路基,经常受河流变迁及洪水冲刷的威胁,由此产生的道路水毁成为严重的工程自然灾害之一。在每年的汛期,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乃至冲毁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路线大都是顺山沿河而建,在我国山区公路灾害中,由于水毁原因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沿河公路自然成为公路水毁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受地形限制,山区公路平面线形弯道连续不断,沿河路基多为半填半挖,一侧是较高陡立的边坡,另一侧为填方或挡墙砌筑,其主要灾害为滑坡、落石、坍塌等.笔者主要通过对陕南316、210国道的调查分析,讨论山区公路水毁问题、类型及原因,提出水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公路地质地形复杂多变,气象条件时空差异较大,河谷水系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多沿河设线、跨沟设涵,在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洪水流量、流速一般较大,洪水期间发生沿河公路、小桥涵水毁及沟谷泥石流水毁(统称为沿河公路水毁)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我国公路水毁损失巨大,水毁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对存在沿河、跨沟公路水毁灾害风险的地区进行区域识别,是重要的灾前识别方法,有利于从宏观上明确容易发生水毁灾害的区域(即水毁易发区),从而更好地实施各种水毁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是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强降水导致地表水流量激增,从而对公路路基造成损害。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防方法与处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边坡水毁是公路路基常见的损坏病害之一,尤其对于新建成通车的路段,由于其路基边坡填土本身密实度较差,进而导致稳定性差,遇强降雨极易产生路基水毁灾害.新通车路段在缺陷期发生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水毁灾害是常见现象,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水毁若得不到及时维修处理将严重影响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因此,防治路基水毁是缺陷期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沿河公路水毁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往往导致公路结构物自身强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正常的通行要求,甚至中断交通,危及行车安全,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全面而准确地认识水毁影响因素及其调查方法,可为水毁风险识别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大量的公路水毁事例表明,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公路水毁的发生机理,而仅仅是提高防灾标准,并不能有效解决公路水毁问题。公路水毁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是公路建筑物遇到了设计时未料到的水力、水文条件,或是未对已经出现的公路水毁征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最终灾害发生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不管是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还是在养护管理阶段,只有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公路等级的普遍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广大中西部地区、边远山区公路建设蒸蒸日上,里程快速增长,公路的畅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延伸,雨季多发的公路水毁等自然灾害不仅毁坏交通基础设施,而且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畅通,约束着公路建设的进度、广度和力度,严重制约了公路交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农村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也修建了大量的水泥路(沥青路).由于农村公路修建时建设投资少,修建标准较低,防护设施缺失,抗灾能力相应降低,每年降雨季节,山区极易形成洪水,对农村公路破坏极大.在抗洪抢修的过程中,笔者对农村公路水毁现场情况分析后发现,造成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大的原因除了水量大、水势急、防护设施标准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路基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简要地概述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病害及不同原因产生的病害,从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和相关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路路基的建设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山区低等级公路,是在设计上技术等级较低,在建筑上采用廉价材料,通行能力较低的县养公路。山区低等级公路虽然有许多不利因素,但在经济落后、交通亟待发展的山区,允许低等级公路在较大范围内,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是山区交通发展、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探讨山区低等级公路的养护问题,十分必要。一、公路典型的建筑材料(-)路基建筑材料。路基建筑材料与所处的土层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l、坚石层路基。当公路在石层上修筑时,如果石层为稳定坚石层,则不需换填土石,这种路基稳定性好,不受水的影响。2、夯实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为解决山区交通问题,国家兴建了一批山区公路,且建设力度仍在加大。相较于普通平缓的公路建设,山区公路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而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山区公路的使用年限,基于此,本文对山区公路路基灾害的防治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促进山区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南方河流分布广泛,流程长、支流多,山区临水临崖公路在公路里程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临水临崖公路易出现不稳定沉降地基公路灾害,此类公路灾害作用时间长、灾害原因复杂,其引发的水毁灾害呈持续缓慢扩大状态,具有隐蔽性、渐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公路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种类型的公路路基水毁灾害频繁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17.
公路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提前防治。本文以山区公路为例,针对公路路基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同类型公路路基养护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多变、地理环境复杂.不仅有大量的高山深谷、戈壁沙漠、盐碱冻土.而且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很多地区的不良地质和恶劣气候条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毁、泥石流、冻土翻浆、滑坡、塌方等灾害频发,给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带来诸多技术问题.有些甚至成为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山区干线公路由于特定的地质原因,加之建设年代和道路等级不高,常年受水毁、坍塌等地质灾害影响,给山区干线公路的行车安全带来诸多不便,对此交通部适时提出要加强山区干线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试点路段之一,安徽六安省道209线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对今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区面积广,山区公路管养里程较长.在山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实践中,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对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影响较大.一旦发生边坡崩塌(滚石、落石)、滑坡、泥石流或防护工程结构物的变形破坏,轻则造成交通拥堵、公路通行效率下降,重则往往造成车毁人亡和不利的社会影响.据相关部门统计,陕西省公路灾害中边坡灾害占有较大比例.2012年7月下旬的连续强降雨,造成榆林各地公路水毁严重,其中S302(佳榆线)边坡坍塌多处,并出现了大量的不稳定边坡.2013年7月份,延安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引发大面积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