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在当地乃至全国公路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雨季多发的水毁是造成公路损坏、影响公路畅通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陕西省等西部地区公路水毁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所面临的水毁防治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公路建设标准总体较低,许多路段水毁灾害频发,每年汛期因洪水造成公路水毁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沿河公路路基水毁是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类型之一。陕南山区公路大部分路段沿河谷或沟谷布线,每年雨季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公路通行能力、增加了养护费用的投入,成为制约城市间经济交流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充分了解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环境特点及成因,对于加强陕南秦巴山区等地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路线大都是顺山沿河而建,在我国山区公路灾害中,由于水毁原因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沿河公路自然成为公路水毁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受地形限制,山区公路平面线形弯道连续不断,沿河路基多为半填半挖,一侧是较高陡立的边坡,另一侧为填方或挡墙砌筑,其主要灾害为滑坡、落石、坍塌等.笔者主要通过对陕南316、210国道的调查分析,讨论山区公路水毁问题、类型及原因,提出水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谢松明 《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12,(Z1)
本文介绍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简要地概述了山区公路路基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病害及不同原因产生的病害,从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和相关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路路基的建设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7.
8.
正我国公路地质地形复杂多变,气象条件时空差异较大,河谷水系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多沿河设线、跨沟设涵,在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洪水流量、流速一般较大,洪水期间发生沿河公路、小桥涵水毁及沟谷泥石流水毁(统称为沿河公路水毁)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我国公路水毁损失巨大,水毁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对存在沿河、跨沟公路水毁灾害风险的地区进行区域识别,是重要的灾前识别方法,有利于从宏观上明确容易发生水毁灾害的区域(即水毁易发区),从而更好地实施各种水毁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公路的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种类型的公路路基水毁灾害频繁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10.
1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湖北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6年路网建设高潮,无论是主干公路还是县乡村公路建设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山区城乡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地质灾害频繁的鄂西北大山区公路养护中,要想真正创建“畅、洁、绿、美、舒”的交通环境,提高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边坡水毁是公路路基常见的损坏病害之一,尤其对于新建成通车的路段,由于其路基边坡填土本身密实度较差,进而导致稳定性差,遇强降雨极易产生路基水毁灾害.新通车路段在缺陷期发生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水毁灾害是常见现象,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水毁若得不到及时维修处理将严重影响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因此,防治路基水毁是缺陷期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石小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1997,(4)
山区低等级公路,是在设计上技术等级较低,在建筑上采用廉价材料,通行能力较低的县养公路。山区低等级公路虽然有许多不利因素,但在经济落后、交通亟待发展的山区,允许低等级公路在较大范围内,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是山区交通发展、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探讨山区低等级公路的养护问题,十分必要。一、公路典型的建筑材料(-)路基建筑材料。路基建筑材料与所处的土层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l、坚石层路基。当公路在石层上修筑时,如果石层为稳定坚石层,则不需换填土石,这种路基稳定性好,不受水的影响。2、夯实上… 相似文献
20.
尤光成 《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08,(19):44-45
川藏公路自1954年通车以来,冰川、泥石流、滑坡、洪水等冲毁路基.路面和桥梁、涵洞及其防护设施的病害频频发生,且规模都比较大.经常会长时间地造成公路交通中断,给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探讨川藏公路水毁防治方法.不仅仅是西藏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