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体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这一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既保持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稳定,又开辟了一条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顾军 《开发研究》1986,(2):32-34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根据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运综合经营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思考徐俊如一、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以发展商品主产为导向.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特征.以集中、连续投入生产资料、技术、资金和劳动为手段.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从而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  相似文献   

4.
1995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喜人,不少地方在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上,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共识:搞好农业产业化,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发挥地区优势,把建立主导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标。 农村改革以来,农业产业化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改革之初,我们着眼于突破原来的旧体制,首先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了经营方式的变革;第二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放开主要农产品价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工商综合经营;第三步,逐步打破所有制、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分割,引导农业生产向区域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这就使农业产业化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实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打开了宏大广阔的空间。 当前,如何理清思路,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践呢?  相似文献   

5.
2月6日至9日,全国农业产业化座谈会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体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五中全会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研究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李铁映和姜春云同志专门给会议写信,强调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皓若作了题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的专题报告;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作了总结报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改委、农村改革试验区主管部门、综合改革试点县(市)领导共192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学习了肇东市围绕玉米资源,实施“金字塔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6.
《开发研究》1986,(5):56-57
向和友认为.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扶贫治穷工作中,发生可喜变化。“以粮为纲”的第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农林牧副渔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格局正在形成,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从宏观上看,农业产业化是一种部门结合方式,即要把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结合起来,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从微观上看,是要扩大和发展在集约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协作关系,实行农产...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情省力》2005,(6):11-1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安徽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实行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而名牌战略的发展则以效益为中心,靠赢利来支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就是要挖掘现有的资源优势,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创…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复合体,是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创新变革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很多地方进行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生产、集体产权改革、新乡村治理等示范性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空壳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农业人口老龄化、乡村治理有效性等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实问题。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尉强 《北方经济》2003,(5):24-24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推进日益加强,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赤峰市是一个农牧业大市,立足农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也是农牧业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最先发端于农村,而农村改革又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先导,再是农村综合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联系奉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历程,总结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农业创新”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渭成 《发展》2012,(8):65-66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及相关服务,显示了国家对于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重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西部农村经济实体逐渐壮大,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村土地呈现集约化经营趋势。但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初级阶段,土地集约化经营很不成熟、经营率普遍较低、农地市场发育缓慢。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有序发展和新模式的产生,加速农村生产的产业化及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吴九占 《特区经济》2009,(5):166-168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所有制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转轨;经营制度上向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转轨;生产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的转轨;分配制度上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轨;政策范围上向农业、农民、农村全面覆盖和促进协调发展的转轨。这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产物,是在不断争论中形成的实践结晶,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为导向形成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陈廷煊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为克服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而出现的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把握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深刻涵义与特征,理清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发展思路和途径,既是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自身以改革促发展,完善国家对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和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保障。供销合作社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成员,代表中国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历史悠久、网点广布,具有为农服务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应以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为目标模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掀起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资源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令世人赞叹。纵观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伐: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核心是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实现了农民减负;第三步是农村综合改革,核心是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中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最有生审力的一个新的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生产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加工与流通领域,使原来意义上各自分离的农工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体系。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利益分配为联结纽带,因地同时制宜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利益共同体.以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持续化。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农村经营体制不适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现阶段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为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产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汉桥 《湖北经济》2002,(12):36-37
近几年来,赤壁市从认真总结八十年代中期推行茶工商、林工商、农工商一体化人手,借鉴外地经验,以建设“两高一优”农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兴农业基地建设,大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促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稳步前进。200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中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值占到42%;市属工业产值中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到45%;农业产值中多种经营产值占到72%;多种经营产值中主导产业产值占到63%;农村人平纯收入中来自多种经营的收入占到73%;全市财政收入中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到41%。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