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缺席庭审时,是否应拟制为自认对方当事人的事实主张,我国学界有不同观点。拟制自认的思想基础源自诉讼协作观,以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与真实陈述义务为前提,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我国现阶段,当事人缺席庭审不应等同于自认对方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民事自认在实践中大量存在。它对于民事案件的正确审理、提高诉讼效率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所涉及,但是《民事诉讼法》对此仍未作具体的规定。因此,应规定自认制度的构成条件,如自认的主体、对象、发生的时间、方式,承担自认具有免除举证责任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司法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诚实信用原则就具体的规则而言,应细化禁止诉讼上的权利滥用、禁反言和权利失效三个方面;同时在裁判的具体适用上,特别是防止法官在要件事实上和法律适用实施突袭上,应明确法官与当事人共同从法律与事实两方面对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进行释明。  相似文献   

4.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行政处罚法》创造性地在我国法律上第一次引进了“听证”的概念和听证制度。现行《行政处罚法》规定两种不同的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程序和正式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程序就是《行政处罚法》第31、32条规定的: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如当事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并以此作为处罚决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维敏 《大众商务》2010,(10):252-252
在证券法中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预防和遏止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等。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涉及擅自发行证券、虚伪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其构成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为要件。此外,应建立相关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证券法中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预防和遏止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等.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涉及擅自发行证券、虚伪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其构成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为要件.此外,应建立相关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8.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保险给付请求没有经过理赔无从确定。当事人未经先行向保险人提起索赔而径直提起的诉讼因而不符合给付之诉的要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给付之诉。应当认识到理赔程序在确定保险给付之债上的重要意义,依据索赔——理赔的保险运作模式,由当事人先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从而展开理赔程序确定具体的保险给付义务。我国应规定保险索赔前置程序,明确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必须先向保险人索赔(理赔申请),只有当索赔不获满足或有其他争议时才能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9.
为原告成为当事人设置了苛刻的门槛,在案件受理上法院权力设置过大,把诉讼要件误作起诉条件,受案范围的限制排斥了某些新型纠纷进入法院的可能性,这是我国起诉制度的现状.这是因为在理论认识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力轻权利、重国家轻个人,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民事纠纷解决的理念和习惯,原苏联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改革的环境所限.因此应在树立程序保障理念的基础上取消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一)(二)项的规定,把现行起诉条件改造为诉讼要件,修订起诉状的法定形式要件,成立民事诉讼登记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0.
合同解除制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结构 从合同法体系上看,可以导致"解除合同"这一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有: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当事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合同、违约解除四大类型.虽然这四类解除在客观后果上可以是相同的--都会造成合同关系的终止,但是,适用各个情形的法定条件却是不相同的.从学理角度上看,大多把因"情势变更"的解除和"不可抗辩"的解除作为合同解除制度相互独立法律制度而存在.从立法技术上看,当在构建一个法律制度时,不能仅因为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而把可能导致该相同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进行简单相加而归为一类,作为同一法律制度的内容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任意的诉讼担当分为法律明确规定的任意诉讼担当与扩大适用的任意诉讼担当。法律明确规定的任意诉讼担当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诉讼可由实体利害关系人授权他人实施诉讼,最典型的如德国的团体诉讼、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以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等。扩大适用的任意诉讼担当一般指在法律未作规定的场合,当事人双方协议转移诉权。而这一点正是目前为止在法律实践中需要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确认是环境公益诉讼的起点。我国现行立法虽已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但没有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结合国外的若干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模式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我国宜构建以环境行政机关为主、环保NGO为辅的原告二元主体资格模式,同时辅之以行政救济优先、扶持环保NGO成长、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诉讼成本保障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①。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并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促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和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为先合同义务,保险合同当事人在缔约过程未为履行,并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根据法律和事实加以确定,法律未作规定者不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中,对于程序性问题的规定存在欠缺之处,要对原告、被告的举证责任进行明确,还要在法律制度上设计合理、切实的民事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务案例暴露出无因管理之债与侵权之债在选择上存在困境。根据传统要件理论,两种债务相去甚远,但详细分析,实际上存在诸多共性;无因管理之债的赔偿规定不明,也是诉讼选择困难的原因。鉴于此,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类案件的案由选择应当保持宽松的态度,案由选择并不最终决定事实和法律关系,更不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立法上应当完善无因管理之债的赔偿规定。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民事诉讼法》大修的最大亮点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写入,根据修改后民诉法中该制度的规定,为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不再限定为与案件有实体利害关系的人。从立法角度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表明我国立法已经承认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扩张。但根据该制度的规定,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诉讼主体资格,而并没有向其他诉讼主体,如个人和其他组织放开。笔者认为,国家不应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过多,而应允许为维护社会公益的个人和其他组织成为适格的公益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做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具有当事人和实质证人的双重诉讼角色。虽然没有必须出庭的义务,但却有权全程参与刑事审判,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这就造就了我国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尴尬现象。只有被害人陈述制度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被害人陈述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机制已进入实施阶段,而明确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性质及归责原则,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这个司法解释。通过对虚假陈述制度进行法律上的分析,以说明该司法解释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过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事实     
随着诉讼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的实施,人们的法律观正由实体公正向程序公正转变,法律事实已成为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依据。该文时法律事实的界定、法律事实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认定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