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总被引:133,自引:2,他引:133  
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包括居民融入资金和融出资金两方面的内容。融入资金是指居民从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基金会等)和其它渠道借入资金。融出资金是指居民以获取收益或保证资金安全为目的的资金运用,包括居民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储蓄形式存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或是通过一定方式借给其它个人或组织使用,或是进行以获取收益或控制权为目的的投资。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可以居民资金借贷规模来衡量。农村居民的资金借贷行为,与其收入的增长基本上是同趋势变动的。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收入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金融抑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进步伐。对此,笔者从农村融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金融深化政策以期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目前,虽然我国形式上存在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际上由于各金融机构逐利性增强和制度体制的欠缺等原西,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和非农化,农村金融服务特别是对农民的贷款服务极度短缺,金融抑制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的融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寻求金融抑制的解除方法,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是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是,我国农业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抑制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索农村金融抑制的深层次原因,就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提出一些建议,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农村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抑制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消除农村金融抑制,进行金融深化改革。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供给型金融抑制和需求型金融抑制,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扩大农村金融借供给及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村金融市场目前仍表现出金融机构类型单调、服务单一、服务成本过高等卖方市场的特点.中国普遍存在金融抑制是广东农村金融卖方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卖方市场导致了农村内源性融资的盛行,引发了金融机构的巨额呆坏帐,提供了寻租机会和腐败温床,阻碍了城市商品农村市场的找开,引起资金倒流城市,使金融机构的性质发生异化等后果.要改变卖方市场格局,须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如对小额贷款的额度、期限、对象等条件进行放宽,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调协密度,简化机构审批程序和设备条件,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对民间借贷机构(机制)的积极扶持、规范,积极进行农村金融利率市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凉山州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分析,运用信贷交易合约模型解释了农村金融活动中,出现金融抑制现象的原因。以凉山州为例,针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从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风险分散机制建设与州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业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农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需要对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功能进行丰富,对业务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和延伸;要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培育和塑造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革是农村金融深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目前的状况是严重供给不足,改革试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试点之初即存在先天性的制度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谋求制度突破,给予非正规金融以合法地位、允许自然人、民营资本、企业法人成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明晰股东的产权职能,从而使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进入金融领域;放开金融业管制,避免形成外国人可以从事的金融业而本国居民却不可以涉足的不平等的歧视性管制,形成金融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农业经济》2012,(9):102-104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辽宁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农村金融的供给水平也必须要随之完善和提高。因此,农村金融在辽宁农村现代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出发,基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理论,提出辽宁农村金融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出危机国家在其金融深化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忽视金融管制的弊端;同时,也显现出世界各国在推动金融深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性金融风险的威胁.本文认为,在推动金融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是不可取的,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避免金融动荡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转型中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与增长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 ,提出了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就开始的以机构多样化为主线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并没能实现对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 ,因此 ,从不同角度推进金融组织多元化 ,仍是优化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消除农村金融抑制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农村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抑制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消除农村金融抑制,进行金融深化改革.针对我国农村存在的供给型金融抑制和需求型金融抑制,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及采取措施刺激农村有效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深入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金融服务一直是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机构长期盈利能力不足,金融脆弱性表现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有助于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推动农业金融模式创新,为农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研究阐述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涵及价值;从制度环境、运营模式、风险管理及信息系统等角度分析了金融抑制视角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给出农业供应链金融战略定位创新、运营模式创新、风险防控创新及完善金融信息系统等可行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抑制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抑制的基本指标:"利率-储蓄增加"传导机制与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农村的状况进行了考证,发现"利率-储蓄增加"传导机制在农村不存在,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极低,且具备信贷限制和强制性的信贷分配.说明我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扶持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能力有效调剂农村的资金造成农村金融的萎缩。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适合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 ,进行金融创新。所以 ,将金融创新的原理运用于农村金融行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得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社区银行"模式对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困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关于“社区银行”的研究只注重其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启示.实质上,“社区银行”同时也是国外农村地区较为成功的金融机构模式,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社区银行”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论证了“社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社区银行”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