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雅凡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78-80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虚假报告的上市公司被揭露出来。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行为,如果企业管理层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合理的度”内进行,那么这对于公司稳定股价、税务筹划、平衡利润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实施了过度的盈余管理,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影响公司价值,而且干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以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形成健康、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丽 《中国经贸》2010,(18):159-160
盈余管理涉及一系列的管理以及经济学问题.是现代会计界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对于会计实务的变更、公司结构的治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公司会计行为的规范以及完善上市公司的披露机制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引导盈余管理发挥正面效用,完善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4.
包剑琼 《中国经贸》2010,(16):196-197
本文从长期资产的定义和资产减值的概念等方面论述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提出一些对禁止资产减值转回的思考,本文实证分析了2005—20095年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最后,,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春 《黑河学刊》2009,(2):27-28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作的重要手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应采取相应措施缩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高红玫 《发展》2010,(3):89-90
本文从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盈余管理的遏制和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漏洞两方面,阐述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并提出进一步利用新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操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莲丽  张华伦 《特区经济》2009,240(1):126-129
本文以新《资产减值准则》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亏损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达到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进行资产减值转回的可能性小于其他公司;微利公司倾向于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2006~2007年,上市公司并没有加大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另外,文章还根据实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ST公司是否在被ST的当年和摘帽当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大额调整利润以盈余管理的目的以及市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假设都没有得到证实,可能的原因包括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关键控制变量缺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ST公司是否在被ST的当年和摘帽当年是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大额调整利润以盈余管理的目的以及市场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假设都没有得到证实,可能的原因包括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关键控制变量缺失.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文章通过分析新准则的具体规定,对上市公司利用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冯昀  郭洪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89-92
在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中,亏损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最为强烈.文章采用抽样技术对2003-2005年度部分亏损公司资产减值的八项计提进行了分项检验,发现被主要用于盈余管理的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其中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2007年开始将不允许转回,但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仍然可以转回,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堵住这些通道.  相似文献   

14.
李双君  魏旭 《中国经贸》2010,(2):128-129
本文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即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策略的对比,采用各年间资产减值计提比例的趋势和差异比较分析,说明在新准则出台期间各家上市公司会利用最后时机,将前期作为盈余管理而计提的资产减值转回,调整利润,并且新准则颁布前发生亏损的公司减值准备的强度会更大。  相似文献   

15.
马再芝 《魅力中国》2010,(28):160-161
本文拟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意义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然后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执行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新会计准则的改进,并提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丹 《中国经贸》2011,(20):211-211
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客观反应资产的价值、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同时又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投资者应理性认识企业资产减值政策,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本文就资本市场对待企业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理性认识这个问题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计提减值准备的必要行以及投资者应保持理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资产减值会计的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系统的规范了资产减值会计行为,明确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程序。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资产减值缺乏统一规范的局面,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目前的实务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最富争议的规范之一,世界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的资产减值行为提供规范指导.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务应用中仍存许多问题,阻碍了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沦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由此资产减值会计再次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新会计准则禁止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在之后的会计年度内被转回,只有在处置相关资产时才能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文章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衡量盈余水平,建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的多元线性模型,回归结果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制度下还存在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盈余的现象,且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核算资产价值时.要根据资产可能存在的减值情况计提一定的减值准备。而部分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采取多提或少计的办法进行会计信息操纵。本文首先对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