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期。历史上,德国、美国等科技强国在崛起时期都伴有诺贝尔奖获奖数量快速增长的现象。进入21世纪,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本文在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与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科技和人才3个维度对"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时的情况与我国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为我国诺贝尔奖级成果和人才培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是实现百年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文献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套用于分析顶尖人才引进需求的3-F方法——聚焦领域研究热点前沿、挖掘领域顶尖人才分布、计算顶尖人才引进需求,并用该方法对类脑计算领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类脑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包括尖峰时间相关的可塑性、忆阻器、突触等;全球类脑计算领域顶尖人才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相对来说,我国在类脑计算领域的顶尖人才引进需求较为迫切,引才政策可适当考虑向该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第一资源,顶尖人才是人才中之人才,是科技巨匠或奇才,是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以汤森路透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录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顶尖科学人才总量连续两年进入前4位,且与第3位差距不大;14个学科已经拥有顶尖人才,1/3学科还属空白;40-55岁顶尖科学人才占60%以上;一半以上顶尖科学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来自企业的顶尖科学人才只占3%,均来自生物领域;成才周期约为28.8年;多学科合作型人才更容易成为顶尖人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顶尖科学人才的"学术产量"与"学术质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琪嘉  刘浩杰 《经济》2023,(12):21-2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从数据上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约8.8亿,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大国”。但客观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高技能人才数量不够多、劳动力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这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之间存在匹配度差距。因此,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在充分发挥劳动力数量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劳动力的质量,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不仅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第一资源,顶尖人才是人才中之人才,是科技巨匠或奇才,是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第一资源。以汤森路透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录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顶尖科学人才总量连续两年进入前4位,且与第3位差距不大;14个学科已经拥有顶尖人才,1/3学科还属空白;40-55岁顶尖科学人才占60%以上;一半以上顶尖科学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来自企业的顶尖科学人才只占3%,均来自生物领域;成才周期约为28.8年;多学科合作型人才更容易成为顶尖人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顶尖科学人才的“学术产量”与“学术质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量高技术人才流入使美国的基础科学、产业应用实力大大增强,也涌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高技术公司,这对于美国保持世界科技强国地位意义重大。在全球知识生产、价值链升级与生产网络密集建构的过程中,全球科技人才跨国流动的活跃性增强。本文试图从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入手,勾勒美国科技人才跨国流动态势,并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出发,关注法律、教育、科技政策的互动,剖析美国科技人才流动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人才竞争,尽快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局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一流企业是强国重器,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中,一批大型企业在其国家的支持和企业努力奋斗下,成长为各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成就了企业百年长青的基业,而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国家拓展了发展空间。中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必须通过培育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用世界一流企业的技术、理念和核心竞争力作支撑,为世界提供更优质的中  相似文献   

9.
智库观点     
《经济》2023,(3):40-43
<正>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要凝聚企业力量建设农业强国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建设农业强国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一脉相承、目标一致,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我们要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建设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要强化创新引领,锻造竞争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加工旗舰企业、科技研发企业,配套一批仓储物流、电商营销等服务型企业;要助力带农增收,建立利益连结机制,积极开展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收购”等模式,促进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9)
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是面对新时期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因,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夏秀营  卢斌 《经济师》2012,(7):92-93
为了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黑龙江科技学院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采取超常规措施,制定特殊政策,以人才的使用、培养和引进为重点,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为保障,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建设科技大学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文章总结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郭计虎 《经济师》2001,(3):164-165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依靠教育和科技 ,必须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教育和科技改革的不断发展 ,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祖国才能繁荣富强。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将促使企业成为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包括操作人员 ) ,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说 ,要实现兴国、强国的宏伟目标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 ,不仅需要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而且更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强的中等专业技术型人才。这些动手…  相似文献   

13.
王光辉  胡骁宇 《经济》2023,(12):24-26
<正>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角深刻强调,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其核心是要把建设和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定海神针”,更作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而"海归"教师作为重要力量,整体上对提升我国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哪类"海归"教师的科研产出能力更强,且对我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发挥着更大作用呢?文章搜集了国内"985"高校和"211"财经类高校经济学科882位全职"海归"教师的个人信息,并与国际权威SSCI期刊上发表的2 074篇英文论文进行匹配,运用文献计量法研究了"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博士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不仅对"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具有正向影响,还会提高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力;(2)本科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对论文产出不重要,无论是发文数量还是质量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3)本科所学专业对论文产出的作用明显,相比于文史类专业,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更多,但是其论文的影响力没有显著差异.文章从"海归"教师论文发表的角度为我国财经类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引进师资的依据,也为其未来的人才建设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不仅是经济科技强国.也是人才强国。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一体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是使美国成为世界人才资源培养、集散和使用基地的重要原因,也是使美国成为经济科技强国的根本途径。可以说没有人才资源开发,就没有美国的强大,没有人才资源开发,就没有强大的美国,美国的强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才资源开发史。在我国,人才资源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在全面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程中,认真借鉴美国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认真总结美国人才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讨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科技界未能产生顶尖人才;为此,各界讨论众多,纷纷指责我国的教育,认为是我们的学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然而,文章通过"干中学"在异质型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之所以很长时间内没出科技顶尖人才,其主要原因并不在学校,而是潜在的杰出人才走出学校后,在专技工作的过程中,在同质型人力资本刚开始异质化时,就转变了职业生涯,未能将"干中学"进行到底;是"干中学"中断阻碍了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只能全面提高我国专职科技工作者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以来我国科技方针的调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期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提出,"三个面向"应该成为我国新时代和下一轮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法律为参照,我国引进海外人才法律不仅在法制建设总体思路和引进外国人才行政管理宏观方面,而且在外国人在我国就业、外国专家在我国工作、外国人在我国永久居留、在华留学生4个微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内容方面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还影响海外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①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②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③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力资源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统计调查数据,比较中国和美国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居世界前列,但人力资源的密度和质量仍显著低于美国,主要反映在RD人员密度和学历层次水平上;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偏年轻化,美国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美国对外国劳动力依赖性较强,中国人才回流现象显现;两国均努力完善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如进一步提升女性比例、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