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吴东炬  张莉 《云南金融》2012,(3X):238-238
各国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IPO抑价现象,而新股发行市场化之前我国IPO抑价现象尤其严重,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推行以来有所缓解。本文选取06年至11年的新股发行数据对IPO抑价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市场因素、中签率、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的一种表现,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大幅度上扬,超出流通价格15到30倍以上,上市首日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IPO抑价在任何国家都普遍存在,但在我国抑价现象表现的更加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IPO抑价产生的原因,以及IPO抑价产生的弊端,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了一些控制IPO抑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几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都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进行研究仍然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课题之一。本文将具体介绍国外学者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研究的现状及其所形成的一些理论解释,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IPO抑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龙杰 《金卡工程》2010,14(8):305-306
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是各国证券市场共同面对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的。特别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成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尤为明显。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数据,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现象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中外新股抑价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定价偏低是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新股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但如何结合中国IPO市场实际,借鉴国外新发行理论来完善我国新股的市场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本文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对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进系统地考察,探求IPO抑价的真正原因,并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流通背景下A股IPO抑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IPO抑价率远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水平。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中国A股市场发行的259家新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赢者诅咒"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解释A股IPO抑价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经典文献中关于IPO抑价的"赢者诅咒"假说基本上不能解释中国A股IPO抑价现象,而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和新股投机是决定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IPO抑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股改后造成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11.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与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其首日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定价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发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短期无风险的超额收益率.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IPO抑价的现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从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IPO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于IPO的高抑价现象即新股热销现象和长期弱势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本文将对IPO抑价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试图归类说明造成IPO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问题一直是困扰金融学界的一个难题,且在全球新股发行市场普遍存在.本文对有关股票市场IPO抑价进行了简单叙述,介绍了西方国家对IPO抑价的理论解释,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一些抑制抑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奕 《金卡工程》2009,13(2):136-136
文章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在国外理论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股市的定性研究,得出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同时论述了如何降低ipo抑价来维持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新股平均抑价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为转轨国家以及不同国家间的人均GDP、股票市场发展历史、新股发行方式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该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适应性市场假说理论,根据新股上市后三年之内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表现数据,估算IPO抑价中二级市场溢价水平,由此探索一种新的IPO抑价构成分解方法,并运用2009—2017年间我国A股市场1883只股票发行及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A股市场IPO高抑价既包含一级市场抑价,也包含二级市场溢价。(2)2009—2012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12.21%,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34%,其余为一级市场抑价的贡献。(3)2014—2017年,新股二级市场平均溢价为67.6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21%,一级市场平均抑价为254.82%,对IPO抑价的贡献约为79%。总体来看,除2009—2012年间上证主板市场或该期间市场处于熊市状态外,一级市场抑价是我国A股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14—2017年,一级市场抑价的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提出创业板新股发行的高市盈率、高抑价率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对于IPO抑价提出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总结。然后,结合我国创业板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上市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净资产收益率、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在内的10个变量作为衡量IPO抑价的指标。为了能有效衡量IPO抑价,本文选择了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12月29日上市的356支股票作为样本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法以及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当前新股发行抑价理论对我国创业板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