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2.
趵突泉啤酒的保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向躲在暗地的青岛啤酒济南分公司老总再度易人——业界分忻,这意味着今年夏天青啤在济南市场出招将会更为“生猛”。不过,一向是本地老大的趵突泉啤酒自然不甘示弱,放出话来,随时愿奉陪青啤鱼死网破……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5,(4):A003-A003
日前,青岛啤酒宣布在华南地区推出高端啤酒青岛“原生”啤酒。与新啤酒同时揭幕的还有张艺谋和杨丽萍以“原生态为主题”为青啤打造的广告巨片。金威、珠江、华润、燕京等啤酒企业相继宣布了在华南的建厂投资计划。这些新的啤酒项目将在未来一两年中建成投产,华南地区新增啤酒产能将达130万吨以上。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中高档市场的纯生啤酒。  相似文献   

4.
啤酒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19):27-27
为了在济南啤酒市场全面开花,青啤打出“新鲜牌”和“亲民牌”。目前青啤在济南建立的鲜啤灌装线已投产,“崂山鲜啤”已在济南上市,至7月份,青啤灌装线将全部投入生产。同时青啤计划年内在济南设立分厂,生产青啤、崂山啤酒。另外青岛啤酒还打出“亲民牌”在济南开始举办“送文化进社区&;#183;百场露天演出”消夏晚会。据了解,这些消夏晚会是与济南54家社区居委会联合举办的。从现在到10月份共演108场。  相似文献   

5.
济南和北京是青岛啤酒的两个战略性市场,占领济南可以一统鲁啤,稳固自己的后方。拿下北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力。但由于趵突泉啤酒和燕京啤酒的强势。这两个市场成为青啤最难啃的硬骨头。几番争夺之后。青岛啤酒在这两个市场上依然没有大的斩获,最近,青岛啤酒打出社区牌,开始采取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6.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24):44-46
青岛有两个和青岛市一样知名的品牌,一个是青岛啤酒,一个是青岛葡萄酒。1996年,随着青岛葡萄酒厂的破产,青岛葡萄酒开始隐匿“江湖”;10年后,经过投资700万美元的改造,“青岛”葡萄酒于2006年6月1日向世人宣告复出。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5,(24):31-31
黄酒合格率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青岛阿利克斯啤酒进军山东,燕京啤酒五大新基地今夏落成,青岛啤酒:北京市场占有率将超10%,“苏尔”发力国内中高端啤酒市场  相似文献   

8.
青岛啤酒以过硬的品质、优秀的品牌、丰富的市场推广活动以及对市场的精耕细作,深受消费者欢迎,销量连续十几年持续高速增长。而在粤北,随着青岛啤酒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销量增长率不断领先,青岛啤酒并购活力啤酒的成功就在消费者的青睐之中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活动行销是智慧之选,然而活动行销又是一柄双刃剑,做不好吆喝也赚不着一声,还可能落下做秀的嫌疑,2005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江科考探险,用充满故事性的活动结构为我们贡献了一个绝佳的行销案例,在啤酒市场燕京,青岛,华润三足鼎立的今天,雪花凭借大气的策划和充满勇气的实践,为华润萧洒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7):27-27
哈啤组团参展,青岛啤酒(平原)公司“老船长”开拓中高档市场,北京蓝宝仍力推PARTY桶啤酒,烟台朝日啤酒渴望刮起黑色旋风,唐山蓝贝携塑瓶啤酒参展……  相似文献   

13.
舒雄 《广告导报》2005,(6):40-41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啤酒绝对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它已经步入资本时代。在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的打压下,众多地方诸侯纷纷倒闭或被兼并。例外的是,以广东为根据地的珠江啤酒集团在啤酒行业近乎“肉搏”的竞争环境中,却实现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珠江啤酒集团产销总量106万吨(1998年的总销量还不足50万吨),创利税8亿元,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6,(6):68-68
由济南啤酒集团生产,济南东方红商贸公司全程行销策划的健生活菌生物啤酒,定位于中国保健啤酒的新标杆,力求在高端市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中国保健啤酒第一品牌。掀起啤酒行业的保健风暴。  相似文献   

15.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7.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巨头纷纷采取购并战略,以“本地亲情化诉求”为正,以“服务差异化”为奇打响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新战役,攻城掠地,一举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三大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8.
吴丽 《商务周刊》2009,(11):72-75
青岛啤酒借新华都暂时脱离被日资控股的风险,但也不过是舒一口气而已5月初,突然有多家媒体爆出有106年悠久历史的青岛啤酒即将被日本朝日啤酒控股的消息。起因是4月30日青岛啤酒(600600.SH)原股东百威英博公司发布的公告:将其所持青岛啤酒19.99%  相似文献   

19.
近日,天津啤酒市场上发生的“换酒事件”引起了业内关注。根据天津媒体报道,华润啤酒以多换少,用10箱“清爽”换6箱豪门“干杯”的代价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从终端店移出。一时间,“豪门干杯”对于“华润”非正当竞争的抗议高调而张扬。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啤酒行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啤酒并购热潮,华润、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经过大规模的并购,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重点市场的布局,但企业并购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对于未来的扩张方式,金志国称:“青岛啤酒不放弃收购,但只有十万吨以上、副省级以上的大厂才会进入我的视野。”同时他认为现在自建厂的门槛越来越低,相对并购存在的诸多隐性成本来讲,选择自建厂将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