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饥渴症”的成因张双中一、企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应当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使一些企业的目标变成了追求高级别、大规模。投资是效益之本,无本有利,是非正常现象。但为什么有的投了资而无效,无效仍渴求投资... 相似文献
3.
曹尔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6,(1)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发生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或者也不妨称之为投资饥渴症,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在1958年到1979年的二十多年中,投资饥渴症的突出表现,如1958—1960年的钢铁翻番,“全民大办”,投资的层层加码,“小土群”星罗棋布;七十年代的大小三线建设,“扭转北煤南运”和“大办五小工业”,一九七八年的十来个鞍钢、十来个大庆和追求全国农业机械化。其共同的特点都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追求用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来保生产的高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前要对海外投资环境的认知有所准备和调整,警惕境外投资的“四把刀”,才不会成为“刀”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为非理性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和心理化特征。为此,我们把制度分析引入行为金融学,从制度与行为金融相结合的视角具体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饥渴症”,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观察业界投资态势,从投资膨胀到投资收缩者不乏其例。而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实践,则是从投资“饥渴症”蜕变为投资“厌食症”的一个典型案例。上市成扩张发动机双鹤药业于1997年5月上市,之后就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险途。公司上市 相似文献
7.
8.
<正>外商投资企业在注册资本金未足额到位或完全有能力通过增资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融资途径来替代投资行为,以期实现比直接投资更大的收益,这种行为即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替代行为"。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替代行为"的形式、行为诱因、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4.
15.
16.
17.
张锐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5):10-11
已经淡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数十年的国有化风险再度现身。4月16日,阿根廷政府宣布将强行控股该国第一大石油企业雷普索尔一YPF公司,实现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据悉,YPF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目前拥有YPF公司57.43%的股份,阿根廷政府的强行收购无疑将令雷普索尔的股份丧失殆尽。对此,西班牙政府明确表示将采取“明确”且“有力”的措施对阿根廷予以报复。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面对股市持续低迷、楼市被限购的惨淡投资局面,一种类似于股票但投资风险比股票小、回报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艺术品份额发行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有望成为继证券、房地 相似文献
19.
收益率普遍达7%的票据理财产品,其较高的收益水平满足了投资者的各种理财需求,同时也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成为当前理财市场的新宠。
票据理财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票据贴现市场,目前整个票据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为6%左右。而现在票据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市场水平,一方面可能是企业融资需求急切,希望尽快获得资金,因而愿意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平台提供的额外补贴。 相似文献